買入之前,請看一下財務全景表。
從2005年到2016年,公司營收從133.86億元增長到559.31億元,增長了4.2倍 ,復合年化營收增長率13.88%;凈利潤從5.51億元增長到85.3億元,增長了15.48倍,復合年化凈利增長率28.28%,如果說05年的數據失真,從06年開始,那么復合年化凈利增長率18.88%,也還不錯。從表格可以看出來,公司由于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關系很大,所以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營收和凈利的增長不是特別穩定,不過總體上穩中有升,增長速度馬馬虎虎。
2017年三季度,公司營收增長31.86%,凈利潤增長64.34%,相當快的速度,主要受益于中國經濟止跌企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中趨穩,水泥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同時產品價格持續回升,行業盈利水平大幅增長。進入"十三五",中國水泥行業由此前的高速增長期步入了低速平臺期。
公司過去12年總利潤712.03億元,經營性現金流1043.45億元,現金流利潤比146.55%,非常漂亮,也說明了公司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有強勢的地位,上下游都能占用資金,2017年三季度,公司的應收預付44億,應付預收107億,用別人的錢在經營。
過去12年公司平均負債率46.17%,16年是30%,由于公司賬面資金充足,負債率也越來越低了。公司賬面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306億元,存貨50億元,短債73億元,長債92億元,全部覆蓋還綽綽有余。
公司2016年的毛利達到32.85%,過去平均凈利潤14.36%,都還算不錯的成績。平均ROE達到17.14%,過去兩年的ROE偏小,應該主要是受困于環保原因和燃料動力的成本上升,需求不足,終端價格低,降低毛利。總體還算是及格水平的。
公司12年總分紅156.16億元,占總利潤712.03億元的22%,馬馬虎虎,但是07和08兩年也剛好融資156億元,打打平手。
集團的主營業務為水泥、商品熟料及骨料的生產、銷售。根據市場需求,集團的水泥品種主要包括 32.5 級水泥、 42.5 級水泥及 52.5 級水泥,廣泛應用于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城市房地產開發和農村市場。
水泥屬于基礎原材料行業,是區域性產品,其銷售半徑受制于運輸方式及當地水泥價格,經營模式有別于日常消費品。集團采取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營銷模式,在全國所覆蓋的市場區域設立 480 多個市場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營銷網絡。
2016 年,集團不斷鞏固完善在國內的戰略布局, 緊跟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步伐,積極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在印尼、緬甸、柬埔寨等 5 個國家投資興建水泥項目,控股或參股項目公司 14 家,成果較為顯著。
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中趨穩,國家將繼續加大鐵路、地鐵、公路、水利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投資,積極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建設,全年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速,房地產投資穩中有所回落,預計水泥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小幅增長。在供給端方面,隨著《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 號文)相關政策的落地,以及國家通過更加嚴格的環保執法和產品升級等手段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水泥行業供求矛盾有所緩解。同時,國家鼓勵和支持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本集團將把握國內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堅持既定原則和標準,積極穩妥實施項目并購和股權合作,進一步完善國內市場布局;大力推進骨料產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積極穩妥推進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做好印尼北蘇、柬埔寨馬德望及老撾瑯勃拉邦等水泥項目建設,超前做好市場拓展準備,為產品投放市場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緬甸曼德勒、伏爾加海螺等項目前期相關工作,力爭早日開工。
受益于行業的慢速增長,環保的嚴格要求,落后產能的淘汰,公司技術領先,賬面現金充足等等有利條件,通過技術升級,兼并重組,一帶一路等等方式,公司將會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在一個慢速增長的沙漠之中開出絢爛的花朵。
從2015年5178之后,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漲,也已經提前開始反應這樣的預期了,今年營收凈利的大幅增長也是這種預期的一個實證。
純財務總結:公司的營收增速不快,凈利增速尚可,現金流充足,核心競爭力強,產業鏈地位強勢,資產負債表漂亮,現金充足,負債率合理,毛利凈利過得去,ROE處于低點,正在緩慢增長,分紅馬馬虎虎。但是處于一個需求巨大,增長緩慢的行業,正在向著行業寡頭的地位強勢出擊,進擊全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