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經信委再次發布《山東省部分工業行業錯峰生產企業名單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列出2017-2018年秋冬季開展錯峰生產的企業名單,包括水泥、磚瓦窯、陶瓷、玻璃棉、巖棉、石膏板、電解鋁、氧化鋁、炭素等9個行業,共873家企業,將對山東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起到積極作用。其中涉及德州水泥、磚瓦窯、巖棉、炭素4個行業的多家企業。
梳理《公告》全名單發現,名單中磚瓦窯企業所占數量最多,有586家;水泥行業次之,有202家。這些企業大多將在采暖季或其他規定時間進行停產,少數將會限產。值得注意點一點是:“2+26”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8個城市,其中山東省有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城市位列其中,而本次停產或限產企業并不局限于上述7個城市。
據了解,名單中不乏省內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分別是:分別是山水水泥、中國建材、中國鋁業、海螺水泥、冀東水泥、魯北化工、中國宏橋、索通發展,中國宏橋旗下魏橋鋁電425萬噸電解鋁產能將被關停。名單涉及到德州水泥、磚瓦窯、巖棉、炭素4個行業的25家企業,其中在水泥行業中,德州中聯大壩水泥有限公司、樂陵山水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粉磨站)、德州晶華集團(平原)大壩水泥有限公司、臨邑如泉水泥廠、金石集團在采暖季期間停產,禹城市金德建材有限公司對生產線設備進行檢修。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考核年,大氣治理效果將會有明確的考核指標。為此,山東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應對即將到來的采暖季環保限產: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預警分級采用AQI指標,從按天計算改為按小時均值計算;強制減排指標細化為4項,其中藍色預警級別增加了全社會PM和VOCS減排比例均應達到5%。同時,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具體單位、企業、工地、生產環節,實行錯峰運輸、錯峰生產和限產、輪產、停產等強制措施。
應急減排措施方面:聚焦“三源”(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清單,通過編制“一城一案、一廠一策”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將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企業、具體工地、具體生產環節。通過錯峰運輸、錯峰生產和限產、輪產、停產等強制措施,實現“削峰降頻、降低污染級別”的目的。
目前山東省內采暖季停產、限產企業數量總共已超過17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