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視察期間,對金隅和冀東戰略重組用了六個字來評價:“方向十分準確”。習總書記的鼓勵,給當時剛剛拉開重組大幕兩個多月的金隅、冀東兩大企業干部職工和京冀兩省市領導以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一年后的今天,金隅冀東水泥廣大干部職工向習總書記和兩市人民交出了一份生產穩定運行、工作熱情高漲、市場效益一路攀升的出色答卷。
2016年4月5日,歷經了38年滄桑巨變的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邁出歷史性改革步伐。由北京市和唐山市政府主導,北京金隅集團(股份)公司和冀東發展集團歷時168天順利完成戰略重組,金隅股份成為冀東水泥的控股股東。冀東水泥作為金隅和冀東唯一的水泥、混凝土業務平臺,一躍成為中國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企業。
400多個日日夜夜,冀東水泥改革發展的滾滾車輪在駛向世界先進水泥行列的大道上疾馳。通過一系列戰略舉措、文化融合和全新的管理機制,冀東水泥的光榮與夢想在4萬多名職工腳踏實地的工作中得以實現。2016年,重組當年冀東水泥實現扭虧;今年上半年,各項經營指標顯著提升,企業生產經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正如公司領導所感受到的,兩家企業戰略重組,達到了政府滿意、行業贊譽、管理提升、效益增長、職工認同,這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得益于河北省、北京市、唐山市委市政府高超的政治智慧,敢于擔當的勇氣與敢想敢干的魄力;得益于北京金隅集團(股份)公司開放融合、共享成果發展理念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益于企業干部職工患難與共、同舟共濟、勇往直前的大局意識和優良作風。
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規范市場秩序的必然選擇
冀東水泥曾經被譽為“中國新型干法水泥工業的搖籃”和“中國水泥工業排頭兵”。
30多年前的冀東水泥,是中國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引進第一條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消化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為國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水泥技術人才,引領中國水泥工業進入先進的新型干法技術時代。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水泥技術、裝備、產能第一大國。
歷經30多年的改革發展,到2015年,冀東水泥生產規模由投產初期的214萬噸發展到1.2億噸產能,躋身全國水泥行業前3位,規模增長了100倍。冀東集團發展成為擁有2家上市公司、企業分布在全國12個省區、總資產622億元的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跨國際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北京金隅集團是以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新型建材與商貿物流、房地產開發、地產與物業為核心產業鏈,主業于香港H股和上海A股上市的大型國有控股產業集團,也是北京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和最大的投資性物業持有者與管理者之一。近年來,金隅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重組前資產總額和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是1400多億元、430多億元和40多億元,經濟效益和經營規模在北京市屬國有企業中連續多年位居前列,在中國企業500強中的排名持續提升,整體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一大批中小水泥企業的出現,水泥行業面臨產能嚴重過剩、集中度和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而京津冀區域各企業間的博弈和競爭尤為慘烈。2015年底,全國水泥產能約34億噸,全年水泥產量23.5億噸,水泥產能利用率為69%;同期,京津冀地區水泥總產能約2.5億噸,全年水泥產量1.04億噸,水泥產能利用率僅40%,產能結構性過剩及供需矛盾突出。金隅和冀東水泥作為區域內最大的兩個水泥企業,同處京津冀地區,業務重合度高,水泥熟料綜合市場占有率分別僅為30%和27%;同時,大量中小熟料生產企業及水泥粉磨站等作坊式水泥廠低價惡性競爭,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在行業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經營壓力。盡管金隅、冀東等區域領先企業在增進合作、規范市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無法改變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行業發展步入最艱難時期。當年,冀東水泥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生存發展舉步維艱。
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嚴峻考驗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立足“做規范區域市場競爭秩序的引領者、先進管理思想的輸出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踐行者和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的推動者”的金隅集團,2016年春天與冀東水泥達成戰略重組、融合發展的共識,在京唐兩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攜手拉開了兩家“北方水泥巨無霸”重組整合的大幕。
重組:落實國家戰略、順應市場規律的有力舉措
金隅和冀東的重組,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催化下的積極成果和智慧結晶。
2010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要求落實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為重大國家戰略;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
金隅和冀東戰略重組是基于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態勢和企業實際情況做出的自發行為,重組后的協同效應最大。這是市場倒逼下,企業“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絕地而后存”的必然選擇。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兩家水泥企業,從2016年4月5日金隅集團與唐山市國資委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到9月26日完成中國證監會就資產重組的第一輪意見反饋,重組僅用168天,整個重組交易結構的安排和交易價格的確定,都按照市場化方式操作,創造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產業、產權重組的示范案例,打造了我國水泥行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的最大規模并購重組的典范。
重組:強強聯合、協同發展的共贏之策
北京金隅集團(股份)公司作為北京綜合性產業集團,有著資金優勢、縱向一體化的核心產業鏈優勢、技術創新驅動優勢、綠色可持續發展優勢、產融結合優勢、重組整合經驗豐富優勢和企業文化及品牌等核心競爭優勢。
冀東水泥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一直引領著全國水泥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旗下的“盾石”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不僅深耕華北市場成績卓著,而且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為同是建材行業綜合性集團的金隅和冀東在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而戰略重組后,重組前冀東水泥的原有市場,成為重組后新的冀東水泥加速發展的廣闊舞臺;金隅集團所擁有的綜合優勢則為新的冀東水泥注入了強大活力。雙方重組后,水泥熟料總產能在京津冀的占比將達到50%以上,成為區域市場的絕對“領導者”,將顯著改變我國水泥行業發展格局,有利于提高水泥行業集中度、規范區域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我國水泥工業的做強做優做大和可持續發展。兩大企業優勢相加,形成了“1+1>2”的效應。特別是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方面,借助金隅先進的環保和固廢處理技術,冀東水泥可在現有部分企業生產線上進行復制,使水泥企業從單純的水泥生產者變成城市凈化器,成為化解區域過剩產能、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重組:文化融合一體、管理有效落地
“進入金隅門,就是一家人。”在冀東水泥110多家企業這個堅實的“大平臺”上,可以見到新建制的、融合發展的新的矩陣。一年多來,冀東水泥抓住“融合、創新、發展”的時代命題,大膽闖、大膽試。在融合中增強活力,在創新中蓄積動能。抓黨建,促融合,依靠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順利完成了此次交易結構覆蓋多個業務板塊的200多家子公司審批環節眾多、技術操作要求極高的大規模重組,更保證了重組后干部職工隊伍的穩定和工作生產積極性的一路提升。
按照金隅集團黨委制定的組織、運行、考核體系,冀東水泥公司黨委堅持“圍繞、融入、促進”企業中心工作,按照經營區域,成立了72個基層黨組織,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健全完善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融合、規范高效的決策機制,為企業順利重組和大幅盈利增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和機制保證。
冀東水泥將金隅“干事文化”和原公司的“共贏文化”融合在一起,將2017年確定為“企業文化融合年”,制定了《企業文化融合年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促進了職工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和提升。如以企業“一報一刊兩個公眾號”為載體,放大宣傳功能,發揮喉舌作用,及時宣傳金隅文化,全面報道基層經驗,在全公司形成了“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濃厚氛圍;組織協調國內、省內媒體對企業重組和所屬各企業落實“錯峰生產”、維護市場環境進行專題報道,樹立了大型國有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
管理變革是對原管理系統的改造,是一種基因變革,需要打破原有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企業再生“造血”功能,實現管理有效落地。
重組后,金隅集團首先搭建起金隅總部、冀東水泥、各考核單元三級管理組織架構,理順了管控層級,做實了主體責任。首先完成了六大管理中心和十個通用職能部門的設置,明確了管理職責,充分激發了板塊總部監督、指導、服務作用和企業履行主體責任的意識。其二,加快干部隊伍建設,人力資源體系建設及制度體系建設等方面與金隅總部深度對接,加快實現人力資源和干部管理的深度融合。其三,將混凝土、骨料、環保產業、干粉建材、耐火材料等產業納入板塊統管,初步形成以水泥為主的上下游產業鏈競爭優勢。其四,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利用為主題,針對水泥熟料提質及高堿石灰石綜合利用、高鎂鈣質資源優化利用、低品位石灰石綜合利用、水泥廠降低硫排放量等項目加強課題研究和轉化,為水泥產業降本增效、獲取高附加值、提升核心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五,開展冀東水泥電子商務和物流平臺項目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在唐秦、陜西營銷公司兩個試點上線單位累計下單量已突破1000筆,為企業營銷市場拓展、渠道下沉和服務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其六,搭建全體系物流平臺,已納入的4家自有運輸企業承運量突破200萬噸,提升了公司物流協同效率和效益。
重組:競爭能力增強、企業效益凸顯
盈利是企業的必然選擇。重組后,昔日的競爭對手成為“一家人”,都把以往在市場上惡性競爭的精力騰出來放在了企業升級換代、優化產品結構、相互助推發展上。重組初期金隅累計向冀東提供資金支持約70億元,從根本上化解了冀東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的風險,使冀東水泥的生產經營得以平穩運行。重組以來,企業無一個欠薪、職工無一人下崗,確保了企業、生產和職工隊伍的穩定。目前,冀東水泥作為雙方唯一的水泥、混凝土業務平臺,成為集水泥、混凝土、耐火材料、環保、砂石骨料等為一體的全國最大的綜合型建材企業之一,熟料產能超過1.1億噸,水泥產能達到1.7億噸,成為中國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企業。
2017年,是金隅冀東水泥戰略重組實施統一管理的發軔之年。按照北京金隅總公司“要進一步消化吸收金隅冀東戰略重組成果,借勢發力,乘勢而上,不斷擴大重組整合效益,把金隅冀東水泥打造成金隅發展的產業航母”的部署,新組建的冀東水泥領導班子謀篇布局,內部“疏通經絡、強健身體”。以文化融合、運營整合、管理提升、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為落腳點,緊密圍繞水泥營銷管理、相關產業發展、提升管理效能、文化深度融合、夯實黨建基礎等方面工作,發揮重組優勢。聚集磅礴力量,精準施策穩增長,戮力奮進促融合,取得了全面提質增效、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的良好業績。
一方面,冀東水泥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促發展,主動深入溝通,充分發揮了“穩定器”作用。與各企業協調,促進各區域落實錯峰生產、協同停窯,改善供求關系。積極主導或配合各地企業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建立各區域規范市場秩序、有效溝通協調機制。上半年,冀東水泥熟料和水泥均價同比顯著提升,尤其是在京津冀區域的售價逐漸向理性價格回歸。企業得以積累更多資金,在支持錯峰生產、環保轉型升級、履行社會責任、改善職工生活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優化產銷協同,狠抓“穩量提價”,快速建立起“四位一體”的運營管控模式和制度流程體系,搭建了覆蓋各生產企業和營銷公司的SAP-BBMG業務平臺,統一了營銷管控,強化了產銷協同,實現了各營銷公司與區域內生產企業的一體化業務運作,為生產企業全面盈利增效提供了體制、機制保證。金隅鼎鑫水泥公司、金隅靈壽水泥公司、金隅贊皇水泥公司等13家企業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利潤目標,21家水泥產業同比扭虧,26家水泥企業實現盈利。
重組:社會反響良好、職工士氣高漲
金隅冀東戰略重組自啟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獲得了各方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北京市、河北省和唐山市的主要領導對金隅冀東戰略重組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全力支持。同時,重組也得到了金隅及冀東企業內部職工的大力支持,戰略重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廣大干部職工熱烈反響,廣大干部職工衷心表達了對冀東水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堅定信心。淶水京淶建材公司生產班長趙桂友說,兩大集團強強聯合,正好可穩控北方建材市場秩序,增強北方水泥這一傳統產業的生存能力,增強冀東水泥的發展后勁。兩大集團重組,員工是最大的受益者。
重組還受到媒體及輿論的密切關注,主流媒體《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水泥行業等媒體從多角度對重組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和解讀,并給予高度評價。各大證券公司紛紛發布研究報告,看好重組后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的未來發展空間和盈利能力,投資者也予以積極響應,兩家股市價格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此外,中國水泥協會對本次重組給予極大肯定,“金隅冀東的戰略重組是眾望所歸,必將推動整個水泥行業的價值提升,也將在水泥發展史上留下一段佳話”。唐縣分公司綜合管理部司機班長劉伯亮說,冀東集團與金隅集團的戰略重組是強強聯合,給員工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平臺和空間,有利于員工實現自身價值。我們會堅守崗位,努力工作,為企業更好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金隅冀東水泥戰略重組,從“造血”到追夢,契合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改革戰略,是中國建材行業成功實現大規模戰略重組的第一個典型案例。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和國內同行的聚焦關注,金隅冀東人響亮作答:我們既懷有強烈的改革發展緊迫感,按照改革發展時間表,將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向前邁進;同時,我們也將戒驕戒躁,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全面提升管控水平,大力踐行金隅干事文化,積極謀求冀東水泥脫胎換骨破繭成蝶的華麗轉身,堅定不移地向“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專業化大型水泥上市公司和中國水泥產業價值高地”的宏偉目標邁進,為金隅集團加快實現進入世界500強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