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過半,各家水泥企業陸續發布自家年中業績報告。由業績報告看出絕大多數企業都是盈利狀態,2016年的虧損企業扭虧轉贏,同比增長翻倍,更有業績突出者凈利潤超億元。無獨有偶,高利潤的獲取皆因2017年上半年水泥價格的上漲。
全國水泥企業近三年總利潤
2017年上半年實現利潤320億元左右、全年有望實現800億元的預定目標,行業利潤實現了逐年提高。
年份 |
總利潤(單位:億元) |
備注 |
2015年 |
329.7 |
|
2016年 |
518 |
|
2017年上半年 |
320 |
|
2017年 |
800 |
預計 |
那么,在市場需求不振,嚴控產量優化產能,生產成本上升的前提下,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推動水泥價格的上漲?行業利潤的不斷攀升?
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水泥行業的現狀
從我國水泥發展的歷史和國情來看,我國是水泥大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受益于經濟高速增長,水泥產能迅速躍居世界第一,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躍居國際一流。但長期粗放式發展也帶來了結構性產能過剩。面臨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更加凸顯,水泥價格由于惡性競爭,持續低靡。
在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偏低,企業規模偏小,局部區域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競爭,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等因素,導致整個水泥行業的利潤水平偏低。且水泥產能在市場上供應遠遠大于需求,整個水泥的年實際需求用量在23—24億噸,但供應遠遠是大于這個數字達35億噸。各企業間工藝技術、管理水平的參差不齊,原材料供給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整個水泥企業的生產成本存在明顯的差異。企業之間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個別大型水泥企業憑借自身的雄厚資本,產品競爭力強,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將自身產品低于同期行業平均水平的價格銷售,對行業整體利益造成很大的沖擊。同時,相對小型的水泥企業也在想盡各種辦法求生存。等等多種因素,造成現在的水泥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和價格下降,以致很多企業出現虧損局面。
2016年煤炭供給側改革顯成效,價格擺脫了之前的跌勢,呈現快速上漲的格局,如此使得之前受惠于低價煤炭的水泥廠獲利受到打壓。短期來看,雖然水泥廠多以低價煤炭庫存及調漲水泥價格,但隨著庫存煤炭價格的走高,且水泥價格的調漲幅度低于煤炭價格的漲幅,后期水泥價格若仍然不見起色,高煤炭價格將影響水泥廠甚至整個水泥行業的利潤。
水泥價格嚴重下跌,歸根結底,還是由于產能過剩,惡性競爭不斷升級導致的。過去是落后產能相對過剩,現在先進產能也過剩,而且是全面過剩、絕對過剩。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
推行錯峰生產供給側改革以來,各地區水泥企業自建管理協會,制定自律公約,按照公約執行錯峰生產,統一調價,水泥價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區域性水泥協會的出現,有維持地區水泥價格穩定,保障水泥企業利益的重要作用,是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自然催生的產物。
水泥協會定期組織的重點水泥企業會議,一方面是安排錯峰生產水泥停窯的實施時間,政策執行的協調部署,一方面是控制價格的穩定,還有是加強水泥企業的相互溝通學習交流等。由此看,水泥協會對水泥行業的長遠發展有著一定的調控監督約束作用,是供給側改革有力的支持者,其作用并非只有群眾恐慌的上調水泥價格,價格也不可能單純的由某個組織劃定。
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據我國國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解過剩產能的正確途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水泥行業必須從去產量和去產能兩方面著手。去產量主要是解決眼前的需求不足、價格過低問題。但去產能才能根本解決行業長治久安的問題,同時也要防止去產量帶來的增產能的傾向,維持良性發展。
★ 一、限制新建生產線
當前水泥行業無處無時不過剩,必須堅決遏制任何理由的新建,這次國辦發34號文件強調到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水泥熟料項目。一定要確保各地區、各企業令行禁止,堅決執行。
在當前全面過剩的行業背景下,緊張的供需關系對任何新增生產線投產都變得異常敏感,直接產生較大的市場價格波動。不控制住新增產能的源頭,水泥供給側改革就更無從談起。政府、水泥協會有義務共同推進自律,監督成員對34號文件的執行。
★ 二、淘汰32.5標號水泥
32.5號水泥是最低標號的水泥。全世界水泥市場基本上是42.5標號占50%,52.5和62.5標號占50%,而我國卻是32.5標號占60%至70%。現在非洲國家應用的最低標號是52.5,我國生產技術裝備全球領先,沒有理由大量生產32.5標號水泥。
新疆自2017年5月1日起在全國率先全面取消32.5強度等級水泥,低標號水泥的取消,有利于提高產品標準、延長建筑壽命,也有利于水泥產品標準的統一、提高熟料需求,并促使競爭有序化。新疆的經驗已驗證了全面取消32.5水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一步應該在全國繼續推行實踐。
★ 三、執行錯峰生產
錯峰生產是控制產量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應常態化,擴大錯峰面。煤炭行業國家直接限產276天,使得2016年煤炭價格每噸上漲上百元。煤炭價格上漲又使水泥企業成本猛增,如果水泥行業不能有效地進行錯峰生產,把新增成本有效地傳遞出去,會隨著煤炭行業的限產價格上漲更加雪上加霜。
水泥產業供給側改革需要去產能和去產量共同推進。去產能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大企業帶頭示范,是長期持久的過程。錯峰生產是現階段去產量最有效的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雖然在去產能問題上屬于“治標”,但是能為去產能爭取更多的時間,打好行業效益基礎。因此,在供給側改革中,要堅決執行錯峰生產。
★ 四、鼓勵大企業聯合重組
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優化產能布局,提高生產集中度,并結合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中國建材通過聯合重組,推動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從2006年的12%提升到現在的58%,但相較于發達國家70%到80%的集中度,仍有差距。 我國水泥行業已經到了大型企業間重組的新階段,大企業并購小企業,重頭企業強強聯合,形式的多樣化所帶來的企業效益,促使行業勢必走上聯合重組這條路,同時,政府、金融部門、協會組織都要擔起責任共同監督協調。
回顧中國建材推進市場競合的歷程和中國水泥行業近年來的成功案例與教訓,不難看出,從惡性競爭、過度競爭走向理性競合,是水泥行業成長、成熟的正確方向,反之就會出現虧損。區域性的協會組織企業自律限產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企業在面對需求彈性小,產能過剩的“囚徒困境”時,主動協調市場,尋找行業效益最佳模式,才是每家水泥企業共同的目標。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