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價格自去年3月從底部反彈,至今上漲超過一年,本周全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同比上漲超過20%。在水泥價格帶動下,一批龍頭股一季度已報盈喜。不過近期發布中報的*ST青松仍在虧損泥潭中掙扎。7月,公司董秘尹華軍表示,"……下半年公司目標就是扭虧……沒有其他的大目標。"
水泥價格跌宕起伏
近三年多的水泥價格可謂跌宕起伏。2014年年初啟動下跌前,水泥價格指數一度達到115上方,到2016年年初跌破80,累計跌幅超過30%。水泥反彈行情自去年一季度末啟動,當時的全國價格指數在77附近,今年5月中旬指數重返110上方,雖未重現往日輝煌,但低迷價格基本被逆轉。
部分企業在熬過水泥價格低谷和供應側改革陣痛期后,業績翻轉,股價持續上漲。如龍頭股海螺水泥在去年水泥探底回升之際上漲,股價從大約12元/股上漲至目前的25元/股,市值翻了一倍。股價上漲背后是搶眼的業績,塔牌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2%,海螺水泥、祁連山和上峰水泥等業績同樣表現不俗。
*ST青松業績為何虧損不止
在水泥板塊大步向上之際,*ST青松股價卻表現平淡,水泥價格持續上漲未能將其業績拉出虧損深淵。
水泥價格進入下跌周期后,*ST青松業績陰云密布,2014-2016年度,歸屬公司股東利潤分別為盈利644.24萬元、虧損6.8億元和虧損5.8億元。去年水泥價格止跌回升,但*ST青松年底營收增長僅2.71%,和強勢市場完全不合拍,導致反差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市場需求下滑。*ST青松業務以水泥建材為主,下游供應房地產和基建。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增長逐步放緩,2007-2016年商品房房屋新開工累計同比增幅逐年萎縮,*ST青松作為原材料供應企業,主營水泥等產品需求量下滑拖累業績。
其二,原材料成本上升。水泥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砂巖、鋼鐵廠高爐礦渣、原煤和粉煤灰等,其中主要礦石原料多就地取材,但鋼鐵、煤炭相關原料持續上漲,給*ST青松帶來不小成本壓力。
整體上看,2016年以前*ST青松的虧損基本因為行業不景氣,水泥行業企業都未能幸免。時至2017年上半年,水泥價格加速上漲,多家水泥企業營收和利潤成倍增長,*ST青松卻仍虧損1.23億元!筆者不禁要問,作為共和國長子,新疆知名國企,*ST青松到底怎么了?
筆者從*ST青松半年報中總結了如下原因:1)需求復蘇不明顯,產量增速不理想;2)配合政府主導錯峰生產、限產停窯,水泥以及熟料庫存一路下降,錯失價格上漲的翻身時機;3)水泥生產的燃料、運費和安全維穩投入推升成本;4)水泥產能利用率低,雖然公司嚴控各類費用支出,但費用成本支出負擔仍然很重。
以上四點中,市場需求和原材料漲價屬于行業因素,上文已提。這里重點說一下錯峰生產、限產停窯和費用成本。
錯峰生產、限產停窯是國家去產能的策略之一,即在北方地區冬季采暖期內水泥企業實行停窯,春季采暖結束后再開窯生產。*ST青松地處水泥原材料豐富的新疆,又是國企,在配合政策上自然一馬當前。時間區間上,*ST青松配合政策錯峰生產拉低去年水泥庫存,錯失了水泥價格大漲市場時機。且今年原材料同樣節節攀升,公司營收微升,成本隨之上漲,凈利潤保持負增長并不意外。
再看*ST青松的費用成本。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下降10.77%、21.74%和17.15%,但合計金額仍達到2.58億左右,占營業成本的39%左右。可見,各項成本費用對*ST青松業績影響不小,是公司扭虧為盈的沉重包袱。
*ST青松的小目標:扭虧為盈!
今年,*ST青松想要扭虧為盈,關鍵策略是揚長避短。
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7-2020年)》全面啟動供應側改革,淘汰標準主要是環保和技術,*ST青松可借助在新型干法水泥方面的優勢,靈活應對去產能大潮。此外,*ST青松坐擁新疆地區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并在參股國電青松庫車礦業公司后獲得了煤礦優先購買權,可以調整庫存等策略應對原材料成本沖擊。
持續改善控費和回款能力。上文提到*ST青松控費空間依然很大,這里追加一條回款能力提升。上半年*ST青松應收賬款和預付款項明顯增長,其中應收賬款為3.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8%。經營活動現金流也大增70.98%,主要歸功于公司持續加大對應收賬款清收的力度。未來,水泥價格將加強*ST青松預收款方面的話語權,在控費、提高產能利用率之外,提高回款能力對改善盈虧同樣重要。
市場目前看好水泥價格前景,*ST青松也將在下半年迎來水泥銷售高峰期。網傳"國家隊"抱團重倉21只股票中,*ST釩鈦、*ST青松也位列其中。利好信號不少,*ST青松今年能否實現扭虧為盈的"小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