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稱,山東產的西葫蘆經過一系列物流環節運往北京的社區菜市場之后,價格已經翻了20倍!記者發現,包括廣州在內的其他城市,這種現象也比比皆是。
居高不下的物價背后是令人頭痛的物流頑疾,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導致我們的不少商品價格畸高,西葫蘆從產地到菜市場,進城最后一公里的費用比前面500多公里的費用還要高出150%!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導致目前“物流難,物價高”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我國城鄉的商貿物流體系面臨雙重割裂。
東方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劉俊認為,局部來看,從物流瓶頸入手,打通農產品物流環節,降低流通環節成本,使流通渠道更為暢通是破解高物價困局的重要手段。
物流成本占物價50%—70%
毋庸置疑,過高的物流成本已成為不少商品價格畸高的幕后黑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在美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2%以內下降到目前的10%以下。
另據統計,中國的流通成本占到物價的50%—70%。此外,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目前我國物流交通組織方式太落后,運輸能力有40%是空載狀態,中國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有資料顯示,國內商品90%以上的時間都用在倉儲、運輸、包裝、配送等環節上,這導致物流效率低下且價格高企。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昂的物流成本最終融入了物價。廣州市青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建勛告訴記者,該公司的有機蔬菜的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就占整個菜價的70%,“普通蔬菜的中間流通環節成本雖然沒有有機蔬菜高,但至少也占有50%的成本。”
然而,物流成本過高拉抬物價的現象長期存在,為什么今天才重視?王先慶認為,這說明中國經濟問題已經由生產問題轉向流通領域,流通體系落后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障礙。
據統計,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損耗占總產量的30%以上,而歐美國家的比例只有3%—5%。而因物流困難,造成農民不愿意進行大件生產生活消費的比重達到21%。農村物流的不暢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進步中的主要問題,近期發生的“菜賤傷農”便是一個突出表現。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