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今中國概念股爆出負面消息,并且已經在股價上有較強烈的反應,如果不及時在保證金交易上作出封殺,券商很可能面臨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的損失。”
曾經受機構追捧、制造“溢價神話”的中國概念股,如今質疑聲不斷升騰,甚至慘遭券商封殺。據悉,美國融資融券業務標的范圍較大,所涉及的股票有些估值較高,風險性也比較強。本次中國概念股卷入“信任危機”,也同樣拉響了美國券商的風控警報。
列入“黑名單”
6月9日,美國線上股票代理商美國貿易控股公司表示,出于對中國概念股欺詐和會計操守的日益擔憂,公司將密切關注中國概念股公司。
而6月8日,美國最大的非銀行券商盈透證券已經把中國概念股列入融資融券業務的黑名單。當日,該券商表示,由于擔心一些中國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行為,本周起已經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部分中國公司股票。據悉,保證金方式買入股票,只需在客戶合約訂立的時限內繳付買入價的部分金額,余額則為券商提供的借貸金額。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業務相當于中國的融資融券。
據悉,被列入禁止交易的中國公司累計達130多家。這130多家中約有90家在美國市場交易,其中不乏當當、博納影業、暢游、世紀佳緣等在紐約主板市場交易的知名企業,其余則在德國、加拿大等國家交易。
拉響警報
對此,富國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許多這類中國公司”都在富國銀行的“特殊狀態”名單上,這類企業的保證金交易要么限制,要么禁止。
而一些目前尚未開出“封殺令”的機構,也提高了對中國概念股的警惕。美國貿易控股公司雖然沒有因為中國概念股的“信任危機”制定新的交易規則,但公司新聞發言人Kim Hillyer表示:“為了客戶的利益,如果我們覺得有必要做出改變,我們就會改變。”
西南證券分析師王大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00年美國網絡泡沫破滅時,許多券商因為沒有及時對保證金交易進行限制,損失巨大。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今中國概念股爆出負面消息,并且已經在股價上有較強烈的反應,如果不及時在保證金交易上作出封殺,券商很可能面臨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的損失。”
同時,王大力也補充,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部分中國公司股票,是美國券商降低自身風險的一種做法,如果客戶要用自己的錢在資本市場上購買中國概念股,是不受限制的。
諸多不利
近一個月以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質疑不斷升級。今年4月26日,一家名為Citron的研究機構質疑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軟件企業東南融通涉嫌財務造假。這是第一家被質疑的在主板IPO的中國公司,而且市值超過10億美元。此后,多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都受到頻繁的質疑。就在上周,美國知名的中國概念股打假公司渾水摸魚(Muddy Waters)表示看空1995年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的嘉漢林業,稱其“操縱了一場龐氏騙局,永遠都在發行新債券來籌集資金”。
一系列的質疑聲讓中國概念股“血濺”美國股市。截至美國當地時間6月8日,中國概念股全線下跌。由于諸多券商和市場研究機構對中國概念股公司拋出了不良評論,新浪、人人、優酷等公司當日股價跌幅均在10%以上,其中新浪股價也跌回100美元以下。
王大力向記者指出,對于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如果公司本身有急切的現金需求,而此時股價在資本市場上處于暴跌狀態,那么就很難進行理想的套現。而對于即將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可能很難獲得較好的溢價,甚至可能面臨破發的尷尬。
對于國內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王大力表示,“由于國內資本杠桿率并不是很高,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風險控制比較嚴格。同時,相比美國而言,國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都是上證50中的股票,標的質量比較好,因而國內券商所承擔的風險不會像美國券商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