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左曉蕾:放行地方債須全面考慮風險防范機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11
      核心提示:當下,發行債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保障房建設資金的干渴。但僅從短期補充資金角度放行具有地方政府債券性質的企業債發行顯然不

          當下,發行債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保障房建設資金的干渴。但僅從短期補充資金角度放行具有地方政府債券性質的企業債發行顯然不合適,基于防范未來風險的長期可持續制度安排非常必要。應將地方政府發債規模控制在與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稅收增長相適應的水平上,不能讓保障性住房融資變成獲取資金延續投資推動的GDP增長方式的新突破口。

          發改委《關于利用債券融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日前已下發到地方政府,《通知》允許投融資平臺公司申請發行企業債券籌措資金。除中央政府代發的地方債即將發行助力保障房建設外,融資平臺的“企業債”也將加入這一陣營。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實際上是變相放行了地方債。《通知》稱,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各地按《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規范后繼續保留的投融資平臺公司申請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應優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只有在滿足當地保障性住房建設融資需求后,投融資平臺公司才能發行企業債券用于其他項目的建設。顯然,投融資平臺發債不完全是專為保障性住房融資,“優先”只不過強調債券融資在使用上的先后次序而已。《通知》實際上是放行了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作為地方融資方式。

          地方債研究了很久,遲早要放行。特別是當下這個時點,地方債的發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保障房建設資金的干渴。但僅從短期補充資金角度放行政府債券發行顯然是不合適的,基于對防范未來風險的長期可持續制度安排是非常必要的。鑒于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諸多州政府破產的前車之鑒,地方債放行需要全面考慮風險和制定穩妥制度安排,不能讓地方債還未開始就埋下危機的潛在因素。地方債研究了多年沒有推出,就是一些關鍵問題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這次用企業債的名義放行地方債,當然也不能回避這些關鍵問題。

          首先,要明確融資平臺發債產生現金流和債務償付的方案。借融資平臺發“企業債”,的確能解決短期保障性住房資金問題,比如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需要地方政府一次性配套融資1萬億,可以分散在未來五年到十年去償付。但與股權融資比較,企業債剛性償付要求更高。如果現金流狀態不明確,可能出現像銀行貸款融資那樣的違約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多數也是長期貸款,也可以分期償還利息和本金。但在去年和前年快速累積的7至8萬億銀行信貸中,根據銀監會融資平臺整治的數據,已產生超過兩萬億屬于沒有現金流覆蓋的,不能分期償付利息和本金的潛在銀行壞賬。而保障性住房屬于政府補貼的社會公益性項目,不是盈利性項目,未來如何支付債券利息和本金,必須有明確的安排,否則,債券融資的違約風險與政府融資平臺前期的銀行信貸風險也沒有很大區別。

          至于“企業債”低利率高融資規模的判斷也未必準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可以叫做“企業債”,但不能改變屬于變相地方債的事實。變相政府信用擔保的背景可能還是會導致高利率,融資規模也就不可能按照企業債的情況來估計。因為是社會公益項目融資,如果發不好,是否會出現強制性攤派情況也很難說,弄得不好銀行仍然成為持有主體,“企業債”的風險仍會轉換成銀行信貸風險。

          為解決保障性住房資金難題而發行“企業債”,短期內還需注意在利用融資平臺的企業性質發債的同時,也要利用融資平臺來統籌盈利項目和非盈利項目的償付安排。長期來說,要推動政府職能真正轉移。政府投資和融資未來應向社會性項目大規模傾斜,這樣,“企業債”就過渡到名正言順的地方債,政府就名正言順地通過政府財政來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不論實現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有必要建立政府和政府融資平臺的資產負債表,增加現階段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和收益情況的透明度,增加地方債務和收益情況的透明度,進行必要的平衡資產和債務的管理。

          其次,發債規模不能失控。《通知》關于符合條件的其他企業,也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保障性住房項目融資的表述,傳遞了明確的信息,政府融資平臺不僅限于為保障性住房建設融資。

          當期發債支持當期經濟增長,而還債是下屆政府的事,所以各屆政府都可能有巨大的融資沖動。這應該是融資平臺銀行融資不受約束地膨脹的原因之一。債務融資應避免當期使用未來償付與官員任期交替帶來的道德風險。既然政府融資平臺發行的“企業債”是地方政府債券,就要保證債券的使用符合政府職能,不能讓保障性住房融資變成獲取資金延續投資推動的GDP增長方式的新突破口,那樣將阻礙經濟轉型。

          建立資產負債表定期披露資產和負債信息,有利于監管部門控制發債規模,有利于監督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濫用,浪費債務融資和導致地方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也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另外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全球經濟最大的失衡就是“債務失衡”,債務失衡造成的過度消費,借債消費和高福利體制,都是全球失衡與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把地方政府發債規模控制在與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稅收增長相適應的水平上,防止“債務依賴”下的經濟增長方式的風險,是我們放行地方債一開始就應該從歐債危機中接受的教訓。

          評級,是對還債信用也就是違約概率的公開評判。因此,加強評級機構的不對地方政府發債網開一面的公信力的建設,也是地方債市場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環節。整合債務市場的監管,加強地方債的市場監管建設,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之處。對地方政府的發債行為和債務使用行為,理該有相應的約束和監督機制。我們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融資行為,起步時就要從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設計和建設地方債發行機制,以確保地方債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