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張敬偉:有效控制央企海外投資風險的最佳辦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8
      核心提示:針對央企海外資產監管的兩份重要文件——《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境外資產監管辦法》)和《中央企

          針對央企海外資產監管的兩份重要文件——《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境外資產監管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近期在國務院國資委的主導下“重磅”出臺,并將從今天起施行。

          全球化時代,海外投資成為必然。無論國企還是民企,投資海外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增值,而不是充當敗家子冤大頭,更不是慷國家之慨而玩蝕本的資本游戲。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賠符合市場法則,若賠得有道理,有熨帖市場之道,這樣的蝕本是可以原諒的。可是,若賠得不明不白,投資者就要為自己的不負責任和失當的市場行為埋單。

          根據國資委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中國企業投資設立的境外企業已經超過1.5萬家,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588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了1萬億美元。其中,國企占據了半壁江山。

          那么,這些國企(大多為央企)的投資收益如何?以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例,由于不少央企投資金融衍生品,當時有68家央企曝出114億美元的海外業務巨額浮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鋼集團等央企都曾榜上有名。投資海外風險極大。如果說投資美國都不保險,投資利比亞流失188億美元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場投資失誤的主因,一方面是監管不到位。我國海外資產管理機制,缺乏系統和強有力的制度化約束,僅有《境外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境外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規定。加之央企“扁平化”改革不到位,還未形成符合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運行機制。有的央企公司層次多達11級,層級過多,管理效力難以觸及底層,導致缺乏戰略協同,造成下層級的投資隨意性。另一方面,央企攤子太大,要兼顧內外兩個市場,在內習慣了靠政策闖市場,在外則缺乏博弈市場的經驗和能力。如此情形之下在海外闖蕩,不交學費才怪。更重要的是,由于海外投資制度監管乏力,對于投資失誤者無法有效追責,使得央企投資海外有時候會更加盲目。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故意投資失誤,甚至和外商勾結,以謀取個人私利。

          因此,若無制度化的硬約束,若無切實有效的風險監控機制,央企海外投資就很難有健康的發展。就此而言,國資委出臺兩個“辦法”就是為了堵漏洞,讓央企負責人重視海外投資的風險性,加強對下屬企業的約束,否則投資失誤就要擔責。

          只是,很讓人擔心的是,就這兩個紙上的“辦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海外資產流失問題?畢竟,央企海外投資,已成潮流,要控制風險,光憑“猛藥療治”式的暫行辦法是遠遠不夠的,憑借這些海外資產的市場慣性,僅有緊急出臺的辦法是很難扭轉的。控制央企海外投資風險,是個長期任務,需要長治之策。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公眾要的是央企投資海外的項目、資金、盈利和虧損的信息公開。若信息不公開,則公眾就不可能有效監督,只會造成公眾的誤讀和懷疑,有關投資美國“兩房”虧損多少的說法就是明證。因此,遏制海外資產流失的最好辦法就是信息公開。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