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看點 » 行業(yè)相關 » 正文

      紀赟:清華北大對美國貢獻大于中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shù):8
      核心提示:據(jù)報道,著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在寧夏大學演講時指出,中國高教非常成功,培養(yǎng)了幾代對中國作出無比貢獻的畢業(yè)生,并且還

          據(jù)報道,著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在寧夏大學演講時指出,中國高教非常成功,培養(yǎng)了幾代對中國作出無比貢獻的畢業(yè)生,并且還認為“清華、北大對中國的貢獻,遠大于哈佛對美國的貢獻”。對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即使不是中國最好的,起碼也是最著名的高校,我當然沒有理由不表示我的敬意,但得出清北二校比哈佛對自己國家的貢獻更大的結論,我則實在很難看出其物理學原理或者邏輯論證,所能推導出來的合理性存在。

        反而,我倒是記得據(jù)美國《科學》雜志報道,2006年,美國博士生第一大來源是清華,第二是北大。而且,我依然記得據(jù)《紐約時報》援引權威數(shù)據(jù)表明,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中,到2009年仍然滯留美國的比率,中國的留學生以92%再次高居榜首。

        我在中國大學期間的經(jīng)歷,也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從本科直至博士,不僅清、北如此,其他大陸頂尖高校中最好的學生,基本都是以出國為終極目標的,鮮少例外。反而是二、三流大學中,由于眼界、實力等方面的原因,想出國的人少得多。而且在大量自費留學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之前,整個中國社會中也把留學當成一種莫大的榮譽,以此來權衡一個學生的成功與否。而這些人中,拿到學位后,除了公費留學簽定了合同,或個人家庭及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原因和找工作出現(xiàn)嚴重問題外,只要能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扎下根的,很少會把回國當成一個選項。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不知道清、北對中國的貢獻,是否真的比哈佛對美國的貢獻大,但好像倒是更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清華、北大,尤其是清華這所被民間戲稱為“留美學生訓練營”的學校,對美國的貢獻實際上是大于中國。

        其實,承認這種國際間的人才流動是一種開放社會中的必然,并沒有什么丟人之處,有些分析人士以最近幾年海外中國留學生回國漸多為理由,認為情況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其實應該看到這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后的新情況。早年中國留學生多數(shù)是最為精英的一群,但最近隨著中國人的日益富裕,自費出國的情況越來越多,很多連中國普通大學都考不上的富家子,也欣然加入留學生的大軍。但即使是幾年的“游學”生涯,也無法保證他們能像其他優(yōu)秀學生一樣的生存條件,故而這些人的回歸,也大大地提高了“學成”歸國的比率。再加上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的中國,確實也提供了更多的個人發(fā)展機會,所以回國的人自然會比以前要多。

        然而,即使是中國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有很大提高,大陸留學生中真正最優(yōu)秀一群,卻還是絕大多數(shù)選擇留在海外。承認不承認并不重要,問題是如何減少以至于遏制這種國家精英的流失。這就要分析一下,為什么那些最優(yōu)秀的留學生不愿意回國。首先是生活品質的自然追求,人往高處走,自然決定了大多數(shù)人選擇留在發(fā)達國家。雖然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但是環(huán)境污染、貧富差距、治安、高房價、社會前景的不確定性等問題,都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放棄家國之思。

        其次是學術方面的原因,對于真正追求學術理想的學者而言,有個好的學術環(huán)境是選擇去留的一個關鍵。即使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也總是把有限的經(jīng)費,放在建大樓而不是收集圖書資料之上。以我的專業(yè)為例,中國最好的五所大學中的外文資料,都可以用“寒傖”兩個字來形容。而網(wǎng)絡上的限制,更加重了這種資料上的缺乏與學術思想上對外交流的封閉程度。你不能接受國際最尖端的信息,你就注定無法成為世界一流。所以這就造成了中國擁有幾乎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本科生,卻不能成就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學術成果。

        而行政官僚統(tǒng)治下的中國大學,學術獨立幾乎是一個永遠的幻象。前兩天,我的一位在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之中教書的同學還向我抱怨,他每年都被極為繁瑣的學術任務和不懂行的學術指標所控制,想要用幾年安下心來完成一個稍大點的課題卻了然不可得。

        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而言,以清、北為首的中國大學教育確實是成功的,但是這種成功往往會在它所教育的學生出國之后才更加體現(xiàn)出來。這與其說是世界的成功,不如說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悲哀。

       

      點擊次數(shù):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wǎng)”
       
       
      [ 行業(yè)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lián)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