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周明華:公款吃喝費不減反而暴增需要一個解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8日,財政部首次公布匯總的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后者較前者壓縮4200萬元。7日,國家文物局曬“三公”經費:2010年

          8日,財政部首次公布匯總的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后者較前者壓縮4200萬元。7日,國家文物局曬“三公”經費:2010年公務接待費是48.32萬元;今年該費用為151.85萬元,增加兩倍多。教育部也在8日公布了“三公經費”情況。教育部2010年“三公經費”為2496.12萬元,而2011年為2509.6萬元,比前者高出13.48萬元。至此曬“三公”經費的中央單位已達5家。(7月9日《京華時報》)

          這5家國家部門敢在自己的門戶網上曬近兩年的“三公”預算總額,這當然是不小的進步。因為只有先曬“三公”的預算數字,才有為監督“三公”開支提供條件。這與仍在蹊蹺觀望這場“曬三公運動”的眾多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門來說,心里坦蕩得多,與后者繼續藏著掖著的不公開或者半公開“三公”經費相比,這5個部門的率先之舉,理當得到應有鼓勵。因為“曬三公”的行為順應了當前時代所需,順應了陽光財政建設的必然要求。

        但恕我直言,光是公開“三公”經費預算情況,就如此磨磨蹭蹭,還不說公開的數據其中究竟含不含水分、含多少水分,這實際上已足見推進陽光財政的路真的還非常漫長,甚至說布滿荊棘。特別是,在意識革新與制度跟進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僅一個“三公”經費預算總額公開還遠遠不夠,這個總額的公開尚不能消解公眾心中積累漸多的懸疑。比如今年中央部門壓縮4200萬元的“三公”經費,具體壓縮理念、步驟又是咋樣的?我們至今仍是霧里看花。

        拿被網友形容為清水衙門的國家文物局來說,在當前幾乎人人痛惡的公款大吃大喝的背景之下,緣何單是一個公款吃喝費便橫空猛增了兩倍多?雖然百萬吃喝款較之于其他強勢部門來說,不算多,但如此“突然拉升”還是讓人覺得別扭。頗有點小孩哭著向媽媽鬧奶吃的味道,他們或許認為,同樣的國家部門,憑啥有權有錢的部門的“三公”預算就那么高,咱文物局就這么寒磣?而教育部也不減反增,一年公務招待費768萬元,真需要這么多招待嗎?至少相關部門該說明一下緣何他們可以“逆壓縮”三公經費的原因吧。

        對于中央掀起的這場“曬三公運動”不管收效如何,也不管各級政府部門是全速跟進還是繼續遮掩,民眾都在看。而且將每一分“三公款”的開支曬到網上,比純粹的曬總額更重要。只有曬每筆開支,才能讓民眾看到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或者說花多了。再比如,為何一個國家文物局一年的公款吃喝費可超百萬,教育部近八百萬?他們是不是真的“非吃不可”?只有公開,方能讓民眾有監督的依據;只有公開,我們才能向公款吃喝這一“機關痼疾”動刀提供條件。

        記得媒體曾報道過我國一名官員在美國紐海文市掛職作“市長助理”,在其學習結束后,市長對他說,“按中國禮儀,我該請你吃頓飯。可按規定,在外公款吃請超9美元視為行賄。你還是到我家里吃飯吧”。事實上,這種“請客送往”的禮儀已嚴重減損著政府公信力,嚴重浪費著稅金。我們應像一些發達國家那樣,不管是哪級官員,同級參觀或下來督查工作,都規定不準公款請吃。但從國家文物公款吃喝費不減反而暴增來看,我們似乎仍未意識到根治這一“機關痼疾”的緊迫性。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