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國家統計局7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6.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4%,非食品價格上漲3.0%;消費品價格上漲7.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4.0%。
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9%,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4%,服務項目價格持平。
2011年6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去年同月上漲7.1%,而環比與上月持平。
6月CPI創2008年7月以來新高,這會對中國的未來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6月CPI和PPI數據基本符合此前預期,但物價上漲動力在減弱,通脹已至年內高點,未來貨幣政策緊縮的可能性較小。
6月份CPI創兩年來新高,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反季節上升。由于今年氣候異常、生豬生產進入周期的低谷等,6月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上升,其中豬肉價格劇漲對通脹影響最為明顯。如剔除豬肉漲價因素,2010年11月以來,中國CPI基本穩定在4.5%-5.0%,上升趨勢并不明顯。
就非食品價格而言,煙酒、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等三類價格上升,衣著、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三類價格下降。這顯示,在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物價上升的動力在減緩。
從PPI數據看,6月環比持平,生產者價格推動CPI上升的勢頭明顯減弱。諸建芳預計,7月CPI為6%左右,PPI環比將小幅下降。由于基數較低,7月的PPI同比將上升7.3%左右。
他認為,CPI已至年內高點,未來通脹回落的大趨勢不變。目前的利率水平基本合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不大;2011年內央行還有可能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但此種調整只是順勢而為,并非繼續緊縮。
諸建芳預計,未來存款準備金率將會根據外匯占款情況調整。因為預期下半年貿易順差轉正,FDI將有所增加及可能的熱錢流入,下半年中國存款準備金率將提高兩到三次,以保證M2增速保持在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