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克里斯·賈爾斯:危機讓富人更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8
      核心提示:套用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與其文稿經紀人之間的對話:超級富豪與富豪截然不同。他們更有錢。  針對不平等現象的傳統分析

          套用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與其文稿經紀人之間的對話:超級富豪與富豪截然不同。他們更有錢。

        針對不平等現象的傳統分析,大部分專注于那些邁向中產者和接近收入最高區間者之間的關系。但近年來,最引人矚目的是收入最高階層與其它階層之間的差距——至少在美國如此。

        在大蕭條和二戰之后,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所占比例有所下滑,但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這一比例突然開始上升。與此同時,很多中產階級的薪資上漲陷入停滯。

        1976年至2007年間,美國收入最高的1%人群占據了收入總增幅的58%。不僅如此,這一趨勢似乎還在加速;在上世紀90年代比爾 克林頓(Bill Clinton)執政的經濟擴張時期,這一比例為45%,但在2002年至2007年喬治 布什(George W. Bush)任期內,這一比例升至65%。

        而在超級富豪群體中,最頂級富豪的表現甚至更為出色。1990年至2005年間,收入最高的1%的富豪所占的收入比例增長了2.3%,而其中整整兩個百分點流向了收入最高的0.1%人群。

        其中的原因何在,是學術界經濟學家辯論的議題之一,他們試圖通過模糊的數據摸索出暫時的結論。而后,在圍繞公正和平等問題的政治激辯中,這些結論被當成了武器。

        超級富豪之所以能到這一步,是否因為他們超級有才、超級幸運抑或只是操縱性超強?多年來,圍繞這個問題的辯論一直相當激烈。

        超級有才能的解釋是,一些才華出眾的人同時出現在了不同領域——投資銀行、企業管理、法律,他們正獲得與自身生產率相符的回報。

        一種更為復雜的說法是:盡管人才的分布不一定不同,但全球化和其它結構性變革推動許多行業走向“贏家通吃”的模式,頂級人士能力方面的微小差距,有可能造成其回報上的巨大差異。

        在本世紀最初10年末期的金融熱潮中,現已破產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首席執行官迪克 富爾德(Dick Fuld)和花旗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查克 普林斯(Chuck Prince)等CEO的巨額薪資之所以合理,是因為投資銀行業已變得更具競爭力,同時也變得更為高產。

        第二種解釋催生了一個有關新的國際超級明星(一個同類相殘的星球上的那些勝利者,達沃斯(Davos)精英們)俱樂部令人興奮的故事。后者的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運動領域。但或許并不適用于其它領域。

        例如,富有人群的不平等模式,沒有遵循某些不可改變的全球經濟學法則。在多數英語國家,非常富有的人群變得更為富有,甚至是那些與美國相比,稅收制度更強調再分配功能、且更致力于把平等本身作為目標的國家。但在歐洲大陸國家和日本,同期內收入最高的1%富豪所占的收入比例并未有明顯波動。

        經濟效率的懷疑者們提出了第三種更憤世嫉俗的解釋:非常富有的人群(主要是CEO和首席財務官)找到了一些方法,向自己支付過高薪酬,通常是通過在經濟繁榮時期將薪酬與股市表現捆綁在一起。他們會以雷曼和花旗的命運為證,說明高薪并不合理。這方面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公眾、股東和員工對此類行為的容忍度。

        哈佛大學(Harvard)教授、研究全球化對不平等現象影響的專家羅伯特 勞倫斯(Robert Lawrence)表示:“兩種不同解釋之間的辯論仍未達成共識:不平等是表明經濟效率有所提高,還是對高管薪酬的‘憤怒克制’有所減弱?”


        一些間接證據支持“操縱性超強”的理論。勞倫斯教授表示,過去25年間,美國企業并沒有明顯變得更為國際化。不斷變革的技術可能推動了贏家通吃行業的崛起,甚至在國內經濟中也是如此。但全球化說法看上去更像是一種事后理由,而并非真正的解釋。目前的關鍵問題在于:此次金融危機造成了什么結果?如果超級富豪鞏固其日益上升的收入比例,這將與之前的趨勢相悖。而且還會為以下說法提供更多的“彈藥”:即非常富有人群收入比例的不斷上升,更大程度上是與扭曲和操縱市場的能力有關。早期跡象表明,在利潤高企、且高薪者很大一部分薪酬基于股市表現的情況下,收入最高人群的不平等狀況幾乎沒有減輕的跡象。

        勞倫斯教授表示:“利潤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高得異常……我猜測,有資格享用這些利潤的人將表現得非常好。”

        考慮到導致經濟走到這一步的原因,對于這樣一種結果,人們不太可能懷有像對待過去25年美國超級富豪們崛起時那樣的普遍認同感。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