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葉檀:寬松貨幣是致命迷幻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8
      核心提示:希望以寬松的貨幣拯救世界的人要失望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7月14日在國會做證時,改變此前“可能采取新貨幣刺激政策”的提法,表

          希望以寬松的貨幣拯救世界的人要失望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7月14日在國會做證時,改變此前“可能采取新貨幣刺激政策”的提法,表示“近期不會推出新的刺激措施”。這一表態讓憧憬貨幣救市者大失所望。

        美國沒有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理由。

        美國經濟數據不妙,這種情況沒有因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發生根本改變,一些數據如曇花一現。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8%,失業率長期在9%徘徊,6月份甚至高達9.2%。房價二次“探底”,QE2推行前全美成屋均價為17.73萬美元,目前均價16.37萬美元,跌幅為8%。消費、出口等數據略有回暖,代價是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6月CPI同比增長3.6%。

        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關鍵是要解決退化的資產負債表,將利率維持在低位,同時以低成本發行美債。所有這些結果在美國展示肌肉打壓歐元的過程中一一實現,又何必量化寬松?

        美國將聯邦基準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區間內,通過QE2,降低長期利率10-30個基點,就對經濟的影響而言,相當于降息40-120個基點。美聯儲要繼續把利率維持在低位,有兩個辦法,首先是保持美聯儲3萬億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不縮減,其次是把已經到期的債券調換成新的債券,規模大約為第二輪量化寬松數量的一半,這也就是市場所說的2.5版本。通過改良版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的利率將依然保持在零利率的位置。

        保持美元信用、壓低國債收益率以降低債券發行成本,美國只要展示肌肉即可,不必動量化寬松的真格。

       美國身處債務危機之中,政府與國會債務上限談判曠日持久,十分困難。即使如此,美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長期維持在3%以下,出現美國量化寬松的預期后,美國國債收益率不過上漲了幾個基點,而后回落。

        吊詭的是,每次美國出現債務危機,美債尤其是短期美債卻大受其益。如標普與穆迪發出調低主權評級的警告后,美國的中長期國債遭遇拋售,而長期國債受到追捧。當投資者對市場喪失信心時,他們增持美債,如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當投資者對市場充滿信心時,他們依然增持美債,如中國加入WTO后出口大幅上升,不得不充當美國的窮債主;當歐元區出現債務危機時,美元與美債價格上升,全球投資者驚魂不安地把美國當作避風港;當歐元區風平浪靜、美國風險預警時,投資者依然去追捧美債。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可以永遠不違約,那就是擁有全球鑄幣權的美國——貨幣帝國的霸權盡顯于此。可以與美元相提并論的只有黃金,而黃金的價格已經接近每盎司16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如果美國推出QE3,美國國內的企業競爭力不會因此上升,相反,大多數企業將因無法抵擋通貨膨脹的沖擊,而進入業績下降的尷尬境地。人們會刨除通貨膨脹因素,企業的名義業績的注水成份水落石出。

        過多的貨幣將使全球虛擬經濟更加泛濫,目前,虛擬經濟規模又回到高位,600萬億美元的堰塞湖是全球實體經濟不能承受之重,將為泛濫的貨幣支付長期的沉重代價。

        奧巴馬從未能夠對華爾街進行真正的清算,為了救經濟而源源不斷注入市場的貨幣,沒有成就美國的實體經濟,天生就是華爾街取之不竭的營養來源。全球對于貨幣救市的無理性膜拜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毒瘤,這股從格林斯潘時代遺傳而來的毒素,到現在仍然大有市場,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都把寬松的貨幣當作救市圭臬,結果是讓少部分投資者大獲其利。

        CNBC發表評論指出,債市投資者已經看準各國不敢不救市,債券市場義勇軍通過交易所上市基金賣出或賣空政府債券,因為他們認為,發行政府的信用并不優良,他們的這些拋售行為將導致債券的價格承壓下滑,從而推高債券收益率。最終的結果就是收益率上揚,使得融資成本進一步攀升。正如俄羅斯債務危機時,全球投資者打賭美國政府將幫助俄羅斯政府度過難關,現在這一幕重演,投資者雖然看重債務信用評級,但更看重政府的行政作為,看政府與央行的眼色行事。

        不到萬不得已,美國不會推出QE3。所謂萬不得已,指美國實體經濟大幅下滑,資本與貨幣市場出現崩潰,或者美國展示肌肉卻被全球投資者漠視。顯然,這些情況暫時不會出現。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寬松的貨幣不是經濟的救命稻草,而是一劑足以致命的迷幻藥。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