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洋蒜”這個詞出現(xiàn)挺早,大約在晚清就有了。最初是指那些裝洋人,拿洋派的現(xiàn)象,后來,就衍生成了騙術(shù)。
國人對洋人和洋貨的迷信,非止一日了。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jīng)根深蒂固。弄個洋人看大門,假裝是外企,把國貨撕掉商標,貼上洋字碼裝洋貨,這樣的事,從晚清到民國,奸商們都經(jīng)常在做,甚至報紙都沒有報道的動力了。
比較大的“裝洋蒜”行為,屬于張宗昌。這個在海參崴混過,跟俄國人打過交道的軍閥,知道中國軍人都怕洋兵,于是趁俄國十月革命之際,收攏流散在東北的白俄兵,組織白俄軍團。白皮膚,大鼻子的白俄兵一出來,讓對手望風(fēng)而逃。居然讓這個大字不識的流氓坐大了,最牛的時候,控制了從山東到江蘇的地盤。最后碰到一個不怕洋人的,打敗了他的白俄兵,他才垮了臺。
裝這種大瓣洋蒜的,不僅有軍閥,還有商人。19和20世紀之交,中國的北方不安寧。天津的租界,就成了富人避難最好的去處。租界地皮有限,裝不下蜂擁而來的人,于是有膽大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商人,就想出了辦假租界的主意。他們在毗鄰租界的老西開,買了一塊地皮,蓋了六七百間房子,租給前來避難的人。不用說,租金要比華界高得多。對外偽稱租界擴張區(qū),在這塊地皮上,雇了洋人做巡捕,還找了個把洋人組織了會審公廨,跟租界一模一樣。反正當年到中國來混事的無業(yè)洋人也多,找?guī)讉€好吃好喝管著,好薪水拿著,讓他們干什么,都沒有問題。
當時的天津知府,知道多出來一塊租界,但一看人家洋人巡捕,洋人管事,像模像樣的,以為是真的,心想,說不定是上面定的事吧,他這個小官,沒有人知會,自然就不用操心了。而租界當局,則以為是華人自己玩把戲,反正也不礙他們什么事,也不管。就這樣,假租界存活了好幾年,生讓一伙奸商,騙了不少錢走。最后是北洋大臣衙門過問,西洋景才被拆穿。
其實,當今之世種種裝洋蒜的戲法,都是當年的人們玩剩下的。無非就是借洋生利,假洋人,假洋合同,假洋投資,假洋企業(yè)。像達芬奇家具這樣以土貨冒充洋貨,更是低級的把戲。即使在晚清民國,也屬于低檔次的騙術(shù),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不過是先仿制,然后假進口,障人耳目者,無非就是幾張通關(guān)文書。不過,話說回來,現(xiàn)在的騙術(shù),檔次都不大高,越是騙得大,騙術(shù)越是淳樸。君不見,當日漢芯事件,那么大的高科技騙局,也就是買來外國的芯片,找?guī)讉€民工,打磨掉人家的標記,換上自己的就大功告成。
但是,現(xiàn)在,被這種民工層次騙的人,居然盡是精英們。漢芯騙了一堆專家和科技官員。而達芬奇家具,則騙了更多的有錢人。能買30萬一張床的人,絕對不是斗升小民。上當受騙者,應(yīng)該說多數(shù)不是低智商。能掙到許多錢的人,就算不是好道來的,也非等閑之輩。偏好洋貨,舉國皆然,斗升小民不是不愛,而是力有不逮。偏好洋貨,不是上當?shù)闹饕颉D切└蝗酥灾姓校诤艽蟪潭壬希前奄I這些“洋家具”,當成了可以炫耀的“奢侈品”。跟其他的洋奢侈品一樣,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既然是象征,品質(zhì)內(nèi)容就不重要了。
當下中國的富人,沒有多少自信,可以通過自己內(nèi)在的氣質(zhì),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只好用錢把自己裝扮起來,贏得人們的艷羨。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勢在必然。當然,錢不能做飾物,掛在身上,所以,只能買盡可能多的洋玩意,將自己烘托起來。在這個轉(zhuǎn)型時期,烘托身價的,只能是洋貨,而且是貴的洋貨,知名品牌的洋貨。說勞力士手表好,大家就都勞力士,說LV包好,大家就一窩蜂LV,不幸的是,達芬奇的家具,由于營銷得法,居然成了富人們心目中的家具勞力士,一種放在家里擺譜的玩意。所以,如果不是記者費心,就算有人對家具的品質(zhì)有點懷疑,也不會把西洋景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