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發改委5月初至9月底共批7萬億大項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EMBA教授魏杰今日(9月23日)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上海經濟論壇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EMBA教授魏杰今日(9月23日)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上海經濟論壇上表示,從今年5月初至今,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大項目立項總投資額為7萬億元人民幣。

          魏杰表示,發改委為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而重啟大項目立項工作,在短期內快速投入7萬億巨資,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投資之于經濟增長的比例問題,則此輪投資很可能重現2009-2010年迅速提高投資規模而導致的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現象。

          "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啟動內需,而中國到目前為止,所謂的啟動內需就是啟動投資。2008年年底的那輪投資啟動速度極快,到2009年,投資對經濟增速的貢獻達到67%,結果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魏杰稱,"到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快速降低投資比例,其對經濟增速的貢獻度一下子劇減到17%,這就又導致了經濟增速急劇回落和重化工業(比如鋼鐵、水泥和機械設備)的巨大利空。"

          魏杰表示,據其近期正在做的一個研究課題的初步結論顯示,中國在啟動內需的過程中,投資對于經濟增速的貢獻度不應低于20%,但同時不能高于30%。"在20%-30%區間內,可以避免出現產能過剩、通脹、經濟增速劇降和重工業利空現象。"

          在未來十年內,魏杰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取決于投資增速,而設想中的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難以提高,要想做到如美國那樣的依靠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還不是個現實性話題。

          同時魏杰表示,中國在以投資推動經濟增長之時,應改變民營經濟缺乏的法律地位,以及推動民營經濟擁有完整的市場競爭地位,"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仍寄望只靠政府主導的投資方式,將難以為繼且效果將漸次下降。"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