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一邊是,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緊財政、寬貨幣”成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選擇;一邊是,國內經濟企穩基礎不夠穩固,物價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
雙重壓力前,貨幣政策面臨考驗,是追隨發達經濟體放松銀根,鞏固經濟企穩,還是收緊流動性應對通脹壓力?昨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給出了答案——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至于政策工具的選擇,報告指出,會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委員認為,今年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仍可能是央行調節流動性比較重要的工具。
面臨國內外雙重考驗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從全球市場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部分經濟體債務負擔沉重,“緊財政、寬貨幣”或成主要發達經濟體長期政策選擇。
從國內情況看,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物價形勢雖然相對穩定,但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多方面導致物價上行壓力,全球超寬松的貨幣環境還會持續較長時間,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不斷加碼,潛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
在昨日的記者會上,周小川也透露出了對通脹壓力的擔憂。他說,2月份CPI達到3.2%,略高于大家的預期,表明通貨膨脹需要高度警惕。央行歷來高度重視消費物價指數,“因此我們打算通過貨幣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夠穩定物價、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央行建議,除了觀察CPI同比,還要觀察環比。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錢穎一表示,由于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以及農產品和服務類價格都存在上漲壓力,今年通脹壓力很大。此外,由于海外一些國家相繼推出寬松政策,輸入性通脹壓力會更大。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則稱,今年CPI目標控制在3.5%基本上比較客觀,“我認為有壓力,但是不會特別大,尤其是不會出現惡性通脹。”
中性貨幣政策將持續
《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這一指標一經公布,就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和猜測。絕大多數市場人士認為,這一目標值低于去年,意味著貨幣政策可能會在去年穩健的基礎上適當收緊。
對此,周小川說,13%代表了穩健的貨幣政策,比較中性的貨幣取向,既非寬松擴張型的貨幣政策,也非從緊的貨幣政策,“除了在應對金融危機高峰期會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強調貨幣政策要保持平穩。”
吳曉靈此前也預測,貨幣政策還會保持穩定狀態。因為中國的經濟雖然發展速度比前幾年放慢,但是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是次要的,質量和效率是更重要的。因而會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的平穩發展。但也會考慮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會過度抽緊。
但在錢穎一的眼中,今年的貨幣政策會更加謹慎,“考慮到地方投資的沖動,今年央行的壓力蠻大的。”相比于GDP增速,今年要實現M2和CPI目標的難度比較大。錢穎一說,“今年M2目標為13%,去年實際執行數13.8%,預期為14%,今年要分別降低0.8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全國人大代表、央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的觀點與錢穎一接近。他認為,根據今年通脹的情況,貨幣政策會呈現中性偏緊,“當然會根據經濟的發展,適時適度地進行微調。”
工具選擇將偏重靈活
貨幣政策的基調已定,工具的選擇將考驗央行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智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
全國人大代表、央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會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情況,靈活操作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
他預計,公開市場操作可能是未來央行調節流動性比較重要的工具,“相比于利率和準備金率工具,它對市場的震動性不大,比較柔和、靈活。”
但錢穎一則認為,今年不排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CPI限定在3.5%左右,但是地方政府投資沖動較強。在這些背景下,央行也可能會采取一些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的措施。”
至于信貸方面,周小川稱,今年信貸還會平穩增長。信貸的增長要和GDP增長的目標以及控制物價水平的目標相匹配。與此同時,也要給改革以及結構調整留有一定的空間,“如果你觀察中國信貸增長的指標,除了特殊時期外,總體來講都是保持平穩增長。”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