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29日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左右,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報告建議,要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加富有彈性。
由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發表的2014年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稱,預計經濟增速略降的主要考慮是:中國的結構性減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穩增長的措施將是溫和的,過度的刺激性政策會帶來負面作用,改革紅利的釋放也是難以立竿見影的,且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較大。
這次預測結果比上年底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問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放緩,消費雖然穩定增長,但仍然難以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導因素,貨物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將進一步減少。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經過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長,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目前正轉向“結構性減速”時期。2014年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將在較過去30年平均水平略低的7.5%左右的平臺上運行。
報告建議,將宏觀調控合理區間的下限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的7.0%左右,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更大空間,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當前各項穩增長措施需要溫和持續,過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改革紅利的釋放也難以立竿見影,”藍皮書副主編、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稱,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仍具有較大潛力,宏觀調控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富彈性,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空間。
藍皮書指出,如果僅僅依靠宏觀調控的寬松政策,即使可以實現2014年穩增長的目標,可能也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杠桿率會抬得更高,累積的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會更趨嚴重。因此,需要權衡利弊,推動更多有利于穩增長的改革措施,尋求發揮新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力。
報告提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穩增長有兩大對策:一是創新投融資模式,著力引入長期權益性社會資本,推進可持續型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