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6月議息會議決定,調降三大主要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基準利率)降至0.15%,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1%,隔夜貸款利率降至0.40%。
在公布利率決議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歐洲央行還下調2014年歐元區GDP至1.0%,并調降了2016年底前所有通脹預期,2014年通脹率從3月的預測1.0%降至0.7%。德拉吉還公布了一攬子寬松政策,他表示將結束證券市場計劃(SMP)沖銷、未來將準備實施資產證券化(ABS)購買,引入4000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計劃(LTRO)。此外,本應持續到2015年7月的固定利率完全配額延長至2016年末。
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歐元區一季度經濟表現黯淡、通縮風險增加,強勢的歐元削弱了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動能,而且LTRO即將到期帶來流動性緊縮,這些因素均推動歐央行出臺寬松政策。
他表示,歐元區由此進入負利率時代。“負利率”是指,歐洲央行將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以下,所以商業銀行在歐洲央行賬戶上存錢需要向歐央行支付利息。
“推出負利率,歐洲央行旨在將存入央行帳戶的銀行資金擠入實體經濟,意在刺激企業和個人減少儲蓄,增加投資與消費,并在一定程度上壓低歐元匯率。”
姜超稱,“但是參考丹麥經驗,短期內負利率將有助于壓低匯率,但未必能刺激信貸需求,長期效果或有限。”長期來看,第一,負利率只是迫使銀行增加信貸供給,而非刺激信貸需求端的增長,或將降低銀行盈利;第二,負利率可能會提升投資者風險厭惡情緒,進而降低信貸需求。第三,銀行可能將存款負利率的成本,轉嫁給融資方,增加借貸成本,進而信貸需求也未必能得到預期的刺激。
姜超認為,歐洲央行不同類型的寬松政策,對歐元走勢影響會不同。總體來看,在歐洲央行進行實質性QE之前,歐元匯率或小幅走低,但出現根本性逆轉的時刻或低于市場預期。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認為,歐洲央行的此次行動并不能顯著增強經濟上行動力。今年歐元區經濟上行動力來源:一是制度性和機制性的突破;二是德國內需及其對應的服務業復蘇,對邊緣國家經濟帶動作用增強,歐元區各國經濟復蘇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