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央行4月重啟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分別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后,6月9日,央行再次擴大定向降準范圍。
從2014年6月16日起,央行將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過,這次降準不含2014年4月已下調過準備金率的機構,即相對于前次降準而言,此次降準“屬于范圍上的擴大,而非力度上的加強”。
此外,為鼓勵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及擴大消費等作用,下調其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接近央行的相關人士表示,這次定向降準亦是落實國務院第49次常務會議“要求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精神,是對“符合一定貸款要求的銀行定向降準”的細化。
釋放資金600億-800億元
央行新聞通稿解釋,“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被劃定兩個范圍之一。
即“上年新增涉農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且上年末涉農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或“上年新增小微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且上年末小微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
此次定向降準意味著決策機構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資金更多地配置到實體經濟中需要支持的領域,確保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更加順暢。
這亦是央行兩個月內第二次定向降準。根據此前報道,當前16家上市銀行69.35%的加權存貸比例實際已基本達到上限,僅農行(60.25%)和工行(67.3%)還有提高的可能,“定向降準”對于大多數上市銀行影響有限。
央行推算此次定向降準將“覆蓋大約2/3的城商行、80%的非縣域農商行和90%的非縣域農合行”。這意味著,存貸比較低、“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占比較高的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成為最大受益者。
按照國務院會議精神,央行此次“定向降準”的對象不再局限于“三農”和縣域經濟,新增了對“小微企業”,對“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等指向性內容。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即在此定義范圍內。
相對于前次定向降準釋放近千億流動性而言,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指出,此輪定向降準涉及大多數城商行和農信社,力度大于上次。
但據中金固定收益研究董事總經理陳健恒估計,定向降準釋放資金僅為700億-800億,略低于預期的1000億-2000億,也沒有超出市場預期。招商證券銀行組測算,此次定向降準釋放資金大概為600億元人民幣,對整體流動性影響不大。
具體而言,4月末,全部城商行各項存款10.7萬億,全部農商行存款余額約7.5萬億,全部農合行存款約1.1萬億,考慮符合定向降準要求的比例分別為2/3、80%、90%,降準釋放資金約600億-700億元;中資財務公司存款余額1.9萬億,金融租賃和汽車金融分別為150億和190億,根據0.5%的降準幅度,預計釋放資金約100億元;綜合來看,此次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700億-800億,釋放資金規模遠不及一次全面降準。
定向降準的貨幣新常態
央行強調,當前流動性總體適度充裕,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沒有改變,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適度增長。
管清友表示,定向降準表明決策層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政策保持定力,不采取總量寬松措施。定向降準符合貨幣新常態,即央行通過回籠非標萎縮過剩的流動性,通過定向降準,實現結構優化目標。
但他亦指出,定向降準并非結構調整“萬能藥”,一來無法改變金融機構惜貸,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阻的事實;二來無法改變存款創造后,貨幣流入產能過剩和融資平臺等強勢部門的趨勢。
“央行再度定向降準而非全面降準,表明央行維持現有貨幣政策基本取向不變的態度,通過定向放松等更有效的手段解決利率傳導不暢問題。貨幣政策定向放松節奏加快,預計擴大‘支小’再貸款、專項金融債等措施即將出臺。”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回顧國務院常務會議內容表示。
從二級市場資金融入看,陳健恒指出,城商行和農商行是主要的資金融入方,此次定向降準將降低二級市場融資需求,有利于資金面穩定,預計六月出現錢荒的可能性低。
由于資金成本較高,在目前利率水平下,小銀行對利率品種配置需求不大,而是傾向于配置非標、貸款和信用債。5月中央結算公司托管數據顯示,城商行和農商行對利率債的配置量和配置比例有所下降。在利率債吸引力下降背景下,中金預計此次定向降準對利率債利好有限。
另外,考慮前期利率下行已反映資金釋放影響,中金預計利率下行空間有限。定向降準反映定向貨幣寬松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基調,中金認為“未來或有進一步寬松政策出臺,包括放松貸存比和信貸額度控制”。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