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看點 » 行業(yè)相關 » 正文

      地方償債壓力巨大 今年需還2.4萬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shù):7
      核心提示:  今年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  這是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作出的判斷。他稱:“一方面,短期內(nèi)償債壓力較大。今年到期

        今年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

        這是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作出的判斷。他稱:“一方面,短期內(nèi)償債壓力較大。今年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債務總余額的21.89%。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支出剛性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化解債務壓力較大。”

        在財稅改革頂層設計出臺漸進之時,財政部官網(wǎng)9日發(fā)布了王保安今年4月18日在2014年全國財政科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王保安分析了當前經(jīng)濟運行特點以及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財稅改革任務。

        償債壓力最重一年

        王保安透露,今年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債務總余額的21.89%,是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

        根據(jù)審計署公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11萬億元,按照上述償債比例,今年地方政府需償還債務或為2.4萬億元。

        王保安稱,在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剛性強的背景下,地方債壓力會進一步增大,化解債務壓力較大。

        按財政部的測算,地方政府未來三年(2015年~2017年)償債比重分別為17.06%、11.58%和7.79%。

        地方政府償還債務高度依賴土地出讓,而近期樓市低迷,土地出讓金的穩(wěn)定性也考驗著地方政府。

        根據(jù)審計署數(shù)據(jù),截至2012年底,11個省級、316個市級、1396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金償還的債務余額約3.5萬億元。

        除了依靠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還通過代發(fā)債券、國企經(jīng)營、融資平臺收益等方式來償債。

        此外,2013年底,國家發(fā)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允許平臺公司發(fā)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以及允許平臺公司通過發(fā)行債券用于“借新還舊”。

        2014年有1000億元的城投債券到期兌付。

        根據(jù)審計署數(shù)據(jù),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通過企業(yè)舉債4590億元。上述政策有利于緩解地方償債壓力。

        盡管如此,地方債務利息負擔重。例如2012年借助企業(yè)信用通過融資平臺公司發(fā)行企業(yè)債等融資年化利率達8%,通過“影子銀行”等融資成本更高,如信托融資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最高24.4%),政府回購融資年化綜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最高42.4%)。

        “產(chǎn)能過剩和地方政府債務積累過快是中央最為關注的兩大問題,而且這兩方面有可能連帶出現(xiàn)金融危機。”王保安稱。

        金融、房地產(chǎn)風險逐步顯性化

        “經(jīng)濟下行壓力較大使得部分行業(yè)、企業(yè)、地區(qū)經(jīng)濟運行比較困難,同時金融、房地產(chǎn)、地方政府債務等領域的一些潛在風險也在逐步顯性化。” 王保安說。

        王保安分析了當前經(jīng)濟運行中的四對矛盾:第一,保持一定增速與去杠桿、去產(chǎn)能、去泡沫的矛盾;第二,調(diào)結構與創(chuàng)新驅(qū)動嚴重不足的矛盾;第三,大學生就業(yè)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矛盾;第四,流動性泛濫與“錢荒”突出的矛盾。這幾個矛盾的存在說明推進全面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經(jīng)濟正面臨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其中包含重大改革主題。”

        同時,王保安將當前我國面臨的問題歸結為“四高四低”,即高投入、高增長、高消耗、高污染,低產(chǎn)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

        此外,王保安分析稱,對經(jīng)濟增長的拉動正在由主要依靠第二產(chǎn)業(yè)向依靠第三產(chǎn)業(yè)轉變,而我國第三產(chǎn)業(yè)勞動生產(chǎn)率相對二產(chǎn)要低,短期內(nèi)難以完全彌補第二產(chǎn)業(yè)增速回落帶來的影響。

        財稅體制怎么改

        根據(jù)財政部網(wǎng)站信息,王保安分管財政部的綜合司、社會保障司、金融司、財政科學研究所(下稱“財科所”)等。

        其中,綜合司負責分析預測宏觀經(jīng)濟形勢并提出宏觀調(diào)控政策建議,財科所則被認為是財政部的智囊團。

        6月6日,中央深改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討論已久的財稅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出臺漸近。

        三天后,財政部網(wǎng)站發(fā)布了王保安今年4月份有關財稅體制改革的講話稿。

        在稅收制度改革方面,王保安稱,本年度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改革可以總結為“六改一清”。“六改”涉及增值稅改革、消費稅擴征、資源稅改革、環(huán)境保護費改稅、加快房地產(chǎn)稅立法和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一清”是指清理地方稅收優(yōu)惠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財、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改革方面,未來將適當上移并強化中央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提高中央直接履行事權的比重,把中央應承擔的事務管起來,減少委托事務。

        同時,相應調(diào)整中央地方人員機構、財政支出責任和保障機制,做到財力責任與人員機構配置相統(tǒng)一,從而大量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對地方的干預。

        此外,中央和地方未來在稅種上會再次劃分,以保持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wěn)定。

        2014年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三分之一,今后還要進一步減少。同時,建立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2013年6月底地方債余額未來償債情況

      償債年度

      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金額(億元)

       比重

      2013

      24949.06

      22.92%

      2014

      23826.39

      21.89%

      2015

      18577.91

      17.06%

      2016

      12608.53

      11.58%

      2017

      8477.55

      7.79%

      2018年及以后

      20419.73

      18.76%

      合計

       108859.17

      100%

       

      點擊次數(shù):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wǎng)”
       
       
      [ 行業(yè)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lián)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