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榮耀地王,今朝悲情“地主”。光環散去,當一批地王項目站上銷售前臺,卻已陷入“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的尷尬境地。
“最后一次,還有加價的嗎?”“成交!恭喜競買人!”那些發生在土地競拍現場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程度絕不亞于頂級國際大片。每加價一次,巨大的成本投入都在考驗舉牌人的心理底線。地王,往往在經歷了數十個對手間的上百輪對決后榮耀登場,成為房企實力的象征。
然而,榮耀的背后,卻藏著幾許悲情。上證報記者經過實地走訪和調研發現,那些曾經的地王,如今大多陷入尷尬境地:要么快速開盤,想盡各種辦法回籠資金,甚至不惜犧牲利潤;要么連開盤都不敢開,指望能“挺”過難關;要么土地款無法按時付清,退地或轉手;要么舉債百億信托,以支持地王開發;更有捂盤數年仍無法賣出成本價,計提上億減值準備。而上述情況所涉及房企,既包括綠地、恒大這種民營大鱷,也包括中海、方興、中華企業(4.80, -0.04, -0.83%)等國企巨頭。
“在忽悠了市場和政府的同時,也忽悠了自己。”一位房地產界資深人士對眾多地王的點評,一語中的。
花錢賺吆喝的地王:首付只需
對于原本硬性規定的首付30%的購房門檻,恒大的政策是,30%首付款可以分三年付清,簽約當天只需付6%,余款分三個節點每年付
三天前,恒大在杭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盤恒大帝景開盤。按照恒大一貫的風格,開盤一般都是幾千人齊聚的“大場面”,熱鬧非常。這次也不例外。
根據公開信息,本次恒大帝景銷售均價1.6萬元/平方米,開盤銷售超過5億元。一個杭州項目能夠開盤回款逾5億元,這無論對怎樣級別的房企來說,都實非易事。但是,恒大這筆賬,還應該細算。
如果就杭州蕭山區域來看,恒大帝景是毫無疑問的地王級項目。2013年9月3日,杭州蕭山拍出三塊商業用地,其中一塊地經歷了高達142輪報價,最終以25.95億元成交,折合樓板價為10556元/平方米。風頭正勁的恒大地產拿下了這一地王項目。
而回看當年數據,蕭山樓市風險已經初現。2013年6月,蕭山商品房銷售均價1.52萬元/平方米,簽約820套。相比之下,蕭山已經登記的商品房可售房源高達17543套。按此去化速度,蕭山存量房源的去化周期高達21個月,超過多數城市和區域的去化周期。然而,這一切并沒有影響恒大拿地的沖動。“從現在這個形勢來看,當時恒大拿地的價格確實太尷尬了。”杭州房地產市場一資深人士稱。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恒大內部對這個項目盈利前景的判斷還是挺悲觀的。“從恒大帝景1.6萬元/平方米的定價來看,其實公司還是想賺錢的。如果沒有額外的融資沉淀成本,恒大帝景起碼現在賣還不虧。但這個不虧有個前提,就是不能壓著,必須盡快回款。這也是恒大急著開售的原因。”上述人士稱。
就在恒大帝景開盤前一周,記者曾赴樓盤現場調研。當時,售樓處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開盤,并已開始接受看盤,積極蓄客。只是,在施工現場,只能遠遠地看到作業吊車,出地面的高層建筑幾乎沒有。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蕭山,只要房子建出一層就可以預售。而杭州市區更寬松,只要出地面就可以賣。這種預售門檻,遠低于上海等地。
另外,在蕭山,開發商“偷面積”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也就是說,報建不足100平方米的一套住宅,開發商可以做出實際上高達120平方米的實用面積。這種在很多地方被禁止的做法,在蕭山卻十分盛行。
“杭州樓市是一個奇怪的市場。土地成本會占到商品房銷售額的近一半。恒大帝景這種項目更是占到三分之二。地方政府高價賣地的后果之一,就是縱容和放開了很多打擦邊球的做法,以作為給房企的回報。”一位杭州房企內部人士說。
實際上,為了盡快賣房,房企各類優惠已經超出市場想象。以恒大帝景為例,其推出了四層優惠,包括:開盤總價8.5折;存3000元減30000元;送家電基金2.3萬元以及10年物管基金46728元;總裁特惠折上9.3折。
除此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原本硬性規定的首付30%的購房門檻,已經被房企化為無形。恒大的政策是,30%首付款可以分三年付清,簽約當天只需要付6%,余款分三個節點每年付8%。
也就是說,即使實現總額5億元的銷售額,開發商實際回款金額也不足3000萬元。房企資金緊張程度與回款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零成交”的地王:濱江豪宅騎虎難下
杭州去年房產銷售額1600億元,如果40%到50%用來拿地,對應的土地出讓金約800億元。但杭州去年土地出讓金高達1300億元,多推了500億元,相當于多推了50塊土地,對杭州樓市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走豪宅路線的中海御道路一號,似乎有點生不逢時。
[1] [2] [3] 下一頁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