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央行官員:中國已處于準通縮 需要降稅降息降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表示,在當前經濟已處于準通縮的情況下,應重視經濟增速,用“降稅、降息、降準”的辦法應對經

          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表示,在當前經濟已處于準通縮的情況下,應重視經濟增速,用“降稅、降息、降準”的辦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經濟已處準通縮之中 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徐諾金表示,一般意義上的通縮是指經濟增速的絕對放緩甚至負增長,物價水平在1%以下或負增長。我國經濟不是這種現象,但存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物價水平CPI為正,但PPI為負的情況,所以,可稱之為準通縮。

        雖然CPI一直處于上漲狀態,到今年6月份為2.3%,似無通縮之虞,但如果結合PPI來看,中國經濟已處通縮之中。2012年3月以來,我國PPI已經連續28個月同比負增長,有的重要產能行業價格下跌達2/3。

        中國經濟仍有較快增長潛力

        目前經濟增速的下滑源于我們對經濟速度的輕視和投資的偏見。有些觀點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歸因于我國經歷30年快速增長后的潛在生產能力的下降。這是經不起理論和實證檢驗的。從理論上看,決定潛在生產能力的關鍵要素是制度、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變量。而我國目前在這四大變量上都存在優勢。

        經濟增長放緩是當前最大風險,而由于金融業、財政、就業穩定、提高人均收入、刺激消費、防范地方債務風險以及產業結構升級都依賴增長,輕視增長是危險的。

        近期宏觀調控應在“三降”上發力

        徐諾金認為,從近幾年來的情況看,僅僅根據經濟運行走勢,在上半年觀望、下半年發力,使經濟總是在“前低后高”中循環是不行的。應當用當期舉措引導長期預期,在當期政策的穩定性上下工夫,走出“經濟走弱,來點刺激;經濟走強,刺激退出”的循環。為此,徐諾金主張用“降稅、降息、降準”的辦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首先,要降稅。降稅政策要優于財政政策的直接發力。通過總量性和結構性的降稅,既可減輕市場主體的稅費負擔、提高預期收益、激勵投資積極性,又可通過結構性的降稅甚至負稅方式,加大對投資方向的引導,既尊重了市場主體的地位,自主決策,實現了政府的調控意圖,使產業結構得以優化,薄弱環節得以加強,又可以避免政府投資可能產生的諸多問題。

        其次,要降息。融資難、融資貴是目前企業面臨的兩大困難。對一個應該倡導實體經濟、倡導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把大量儲蓄資源用于投資國外獲取低收益,國內一方面資金成本大大高于對外投資,兩者相差1倍以上,另一方面又大量以5倍于對外投資收益(4%:22%)的成本吸收外資,這是極不合理的融資格局。要改變這種格局一方面要充分搞活金融、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改變投資政策,使更多的儲蓄資源充分有效地轉化為國內投資 ;

          另一方面中央銀行要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加強金融市場管理,嚴禁以錢生錢、迂回曲折層層加碼的所謂金融創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真正體現穩定性,一方面貨幣信貸的增長不能時緊時松,波動過大;另一方面市場利率不能時高時低,過大起伏。央行應該側重引導長期資金成本下降,鼓勵長期投資。金融政策要搞活,已經投放流通中的資金要由市場去決定資金的配置和流向,不宜過多的“行政性”干預阻滯資金的流動。

        第三,要降準。目前,我國的貨幣供應條件已經發生變化。前些年受制于匯率和結售匯制度安排的被動投放—外匯占款壓力已經減輕。今年以來,新增外匯占款下降。5月份,人民銀行外匯占款僅新增3.61億元,環比驟降99%,增速創最近11個月來新低。前些年為了對沖這種壓力,存款準備金率曾高達22%,至今也在20%左右的國際最高水平。這樣高的準備金率實質上是銀行為宏觀經濟失衡買單,也是近年來影子銀行、表外業務等所謂的金融創新產生的原因。降準不但可以為經濟釋放流動性,增加資金供應,降低市場融資成本,也可以改善金融結構,優化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機構效益。目前中央銀行已經進行了兩次定向降準,對市場已經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但還應加大力度,實行普降與定向相結合,直至把準備金率降至國際國內經濟可承受的合理水平。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到目前保7.5%的底線。徐諾金認為,我們應該引起警惕,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是當前最大的風險。中國經濟領域里的薄弱環節較多,風險隱患在增多,諸如房地產問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問題、影子銀行問題、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問題等,都需要以穩定的經濟增長為前提,保增長、保投資相當重要。為此,在大力推進改革、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的同時,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引導市場預期,穩定近期經濟增長。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