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混合所有制:是餡餅?還是陷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6
      核心提示:  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4次會議。今年1月至今的4次會議所涉及的系列改革關注度高,對激發社會經濟活力作

        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4次會議。今年1月至今的4次會議所涉及的系列改革關注度高,對激發社會經濟活力作用大。根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所列的60項改革任務,目前已經啟動39項,“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首當其沖。

        然而,從改革開放起,國有和私營的區隔、割裂造成的不同的待遇和迥異的命運。也由此造成了雙方的“混合”心結。

        “國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錢幫國企嗎?”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說出了私企的矛盾。而此前,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等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而對于國企而言,摘去“紅頂”之后,步子怎么邁?會不會有損失?這些顧慮讓改革“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中國青年報》今日(20日)刊載記者董偉報道《“國民共進”難在何處》,以下為報道全文。

        2008年,中國建材重組南方水泥。有人說,它“瘋”了,這樣大規模擴張,不是搞“國進民退”嗎?也有人質疑,它摻入這么多民企股份,成了有產者的打工仔,不是搞“國退民進”嗎?

        這個爭議一直伴隨著中國建材。如今,它成為國資委4項改革的試點之一,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途徑。紛擾終于落定。其董事長宋志平也敢喊出,那是“以國民共進方式成功進行行業結構調整的故事”了。

        其實,飽受困擾的何止中國建材。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私營經濟的發展,這個國家就為兩種不同的所有制而區隔、分裂。同是企業,僅僅標著國有、私營的簽兒,就有著不同的待遇、迥異的命運。

        現在,中國試著彌合這條裂痕。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的方向就是要合二為一,通過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交叉持股,互有你我,既為國企改革深入發力,也為國家向前鋪道。

        方向已定,路卻艱難。

        私企大佬的憂慮

        對于“混合”,私營企業的反應分為兩派:餡餅派和陷阱派。前者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曾經無法企及的禁臠終于可以吃到了;后者則認為,進去后說不定就被“招安”了,甚至可能被“關門打狗”。

        在今年年初全國工商聯舉行的“中國民營經濟大家談”會議上,經濟學家厲以寧說,他最近在外地考察碰到一些私營企業家,他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都很擁護,但總是感到不踏實。“他(指私營企業家)講,如果國有企業還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我們怎么跟其合作?合作會不會把我們自己弄丟了、賣了?”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聲稱,近來已經見了好幾個央企一把手,都是談“混合”的。可是,這位中國首富對“國民聯姻”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混合,一定是私營企業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對控股。”否則,“國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錢幫國企嗎?”

        此前,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和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等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

        彭建國認為,私營企業家的反應,不管是餡餅派還是陷阱派,都是正常的。那些關心和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國家已經強調,本輪“混合”重在依法規范。“法”和“范”也漸次清楚了。比如控股的問題,國有企業將在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企業絕對控股,在前瞻性、戰略導向性的企業可能相對控股,其他則以市場選擇為準,宜參股就參股,宜退出則退出。

        曾經混合上千家私營企業的宋志平信心滿滿,認為國民共進、合力共贏是題中之意。他指出,大家對混合所有制存疑,是因為沒有正確認識混合所有制的本質。實際上,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是三足鼎立的,不存在誰吃掉誰、誰掠奪誰、誰被誰同化的問題。混合所有制強調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不管是國有資本還是私營資本,都以發揮最大效率為最終目的。國有、私營都作為股東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規范運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圣不可侵犯”。

        宋志平對混合所有制有個“茶水”的比喻:混合所有制企業好比一杯茶水,水可能是國企的,茶葉可能是民企的,但變成茶水之后就沒辦法分開了,也沒必要去分。

        他還提出一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公式:國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即國企有規范的管理、規模優勢、技術實力,民企有靈活性、激勵機制、企業家精神,二者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形成了混合所有制企業強大的競爭力。

        即便如此,宋志平也并非沒有困惑:在中國建材的高管會議上,經常是身價上億的民企老板、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傳統國企干部三類人坐在一起,雖然都是企業高管,但收入相差懸殊:民企老板有股權、職業經理人拿市場化薪水、傳統國企干部拿體制內的薪水,長期看不利于企業發展。

        他希望,今后要通過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和加大管理層中長期激勵機制等措施,逐漸加以解決。

        政企分開的艱難

        在彭建國看來,合二為一之前還有一分為二的問題:政企分開。這個甚至更困難。“雖然政企關系是外部性的,但對國企改革來說異常重要。‘混合’之后,政府和企業的新關系是什么樣子,大家還沒有底。”他說。

        雖然經過30年的摸索,但政企分開仍很復雜。正因如此,國企才時遭非議。它們若虧損,就被視作扶不起的阿斗;若營利,又被罵為與民爭利。這讓很多國企領導人和職工頗感委屈,認為他們的價值被無視了。

        可是,即便國企人也承認,國企中的確有非市場化的東西。宋志平在中國建材內部輪訓班上說,今天國有企業仍被當成行政化的附屬,許多對于政府部門和公務員才有的一些規定,“最后總要加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1] [2] 下一頁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