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地方財政空轉抬頭: 企業接受銀行貸款給政府繳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6
      核心提示:財政“空轉”由來已久。 “空轉”并不是真正的財政收入來源,而是由納稅的企業、地方政府共同配合玩一個游戲,在財政困難的時期



          財政“空轉”由來已久。

          “空轉”并不是真正的財政收入來源,而是由納稅的企業、地方政府共同配合玩一個游戲,在財政困難的時期地方政府更有‘空轉’的動機和動力。
        
          在房地產市場回調、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記者從多方渠道獲悉,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劇增,一些基層財政部門采取“空轉”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的現象有所抬頭。

          為了紓困解難,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采取削減非核心及投資支出、動用財政儲備、出售地方政府擁有的資產等方式來籌集資金、化解地方財政壓力。

          所謂財政“空轉”,是指財政部門年初確定的收入目標過高,年底難以實現,只好弄虛作假,通過財政部門向企業撥款后,再由企業將資金以稅收等形式繳回財政,通過倒賬虛增收入虛列支出,完成每年的增長指標。

          “財政‘空轉’由來已久。‘空轉’并不是真正的財政收入來源,而是由納稅的企業、地方政府共同配合玩一個游戲,在財政困難的時期地方政府更有‘空轉’的動機和動力。”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說。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據北方某市財政局預算科人士稱,隨著我國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空轉”的問題一直存在,近期呈愈發嚴重的趨勢。去年該市財政“空轉”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率達到15%。這一現象在縣級政府更為嚴重,甚至可能高達30%。

          上述消息人士稱,一位企業負責人曾表示,該企業接受銀行貸款用于向區政府繳稅,之后區政府會以財政補貼、稅收返還等方式將資金還給企業,企業再歸還銀行貸款,完成虛增地方財政收入的目的。

          8月70個大中城市中95%以上的城市都出現房價環比下跌,房地產下行給經濟增長帶來嚴峻挑戰,且令地方財政收入明顯縮水。

          標準普爾在一份報告中稱:“我們估計2013年房地產相關收入占地方政府總收入比例約為20%。我們在此類收入的計算中包括下列項目:土地出讓凈收入、印花稅、土地使用稅和土地增值稅、房產稅、以及房地產開發商應付的所得稅和營業稅。”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鐘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為解決房地產相關收入下降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削減非核心支出、加強收入征收、動用手中大量的財政儲備或出售部分資產。”

          削減財政支出是多個地方政府最直接的應對舉措。很多地方政府今年已經將“三公支出”削減四分之一。昆明市2014年上半年土地銷售收入下降超過60%,因此也削減約60%由土地收入支持的支出。一些縣級政府的投資性支出大幅削減,部分地區到今年9月投資性專項支出僅完成25%。

          此外,很多地方政府動用累積盈余和儲備來填補剩余的融資缺口。這些可動用資金以銀行存款形式存在,截至2013年末相當于地方政府總收入的約20%。例如,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在內的部分地方政府今年已經動用此類存款來應對土地銷售疲弱帶來的收入下降問題。

          出售資產來籌集資金也是地方政府應對財政壓力的舉措之一。地方政府可供出售的資產為抵御房地產相關收入下降提供了額外的緩沖。

          據公開資料顯示,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去年底接受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公開處置其所有的庫存備品備件,項目掛牌價251萬元,成交價486萬元,增值率達到93.6%,這是出售地方國企資產獲得收入的一例。

          “有一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資產,還有一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利用在資本市場增發或者其他方式來取得收入。”鐘良說:“檢索公開資料時鮮見地方政府直接出售資產的案例。也無明顯跡象表明,可見的公開出售案例主要是出于應對財政收入放緩的需要。這大概顯示迄今為止地方財政面臨的壓力總體可控,無需大量出售資產。目前地方政府在國企改革領域采取的主要措施似乎是,國企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國企增發。此舉可做大未來可供出售的國有股權。”

          上述措施所帶來的提振可能是短期性的,是不可持續的。鐘良認為,地方政府不能長期減少資本支出,因為這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對于像廣西一樣的財政性存款有限的省份,如果明年動用財政性存款,后年可能就沒太多儲備了。大規模出售資產在政治上可行度不高,也不符合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最佳經濟利益。

          “這些舉措短期有效,但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是不可持續的。我國城鎮化率才50%多,對房地產的需求遠遠沒有飽和。如果房地產掉下去就很難用其它舉措彌補,還是要讓房地產市場保持健康平穩,不要讓其持續惡化。”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徐高說。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