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2%,此前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5%。華爾街日報調研的15位經濟學家的預測的GDP同比增長中值為7.2%,低于第二季度7.5%的表現。而高盛則預計三季度 GDP 增速將從二季度的 7.5%降至約 7.1%。
中國第三季度GDP數據即將于今早10:00公布。盡管中國政府此前采取了定向寬松和放松房地產抵押貸款限制等政策,不過在地產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或進一步放緩。
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2%,此前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5%。
華爾街日報調研的15位經濟學家的預測的GDP同比增長中值為7.2%,低于第二季度7.5%的表現。
而高盛則預計三季度 GDP 增速將從二季度的 7.5%降至約 7.1%。但隱含的環比增幅為 7.8%,略高于二季度。環比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6 月份經濟顯著加速增長,為三季度帶來了較高的起步水平。
除高盛之外,許多投行都下調了中國GDP增長預期、野村證券將中國三季度GDP增速下調至7.2%,瑞銀中國更是將預期增速下調至7.1%,并將全年增速預估下調至7.2%。花旗集團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由于政府政策并不是很堅決,因此地產行業的下滑并未得到抑制。整個投資結構或因此出現改變。
中國政府預計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4%,這意味著全年的增速將在7.5%左右。而總理李克強已經多次強調,7.5%的GDP增長并非政府的首要目標。所謂的7.5%,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重點在于促進就業市場的復蘇和收入的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僅僅是一個短期的問題,長期來看,放緩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
美國諮商會周一發布報告稱,未來十年里,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3.9%。該報告預計,2015至2019年期間中國經濟平均增長將會降至5.5%,2020至2025年將進一步降至3.9%。
諮商會稱:
中國經濟的產出正在下滑,一方面因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回報正在下降,另一方面因為中國政府對市場力量的限制將阻礙創新。而中國經濟放緩無疑將拖累原本就脆弱的全球經濟復蘇,但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卻未必是壞事。因為在非常時期,外企將會有機會招募到更多的中國人才,找到更好的收購機會,并獲得更多的政策優惠。
下圖為諮商會、IMF、世界銀行等對中國長期GDP的預期:
IMF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也一直處于下行趨勢中:
近期大部分重要經濟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增加:
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5%,創年內用電量增速新低,也是自2013年2月后17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同比少增103億元;
1-8月,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完成253363萬噸,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此外,投資、消費、工業等多項數據紛紛下滑。
中國9月出口超預期增長15.3%,進口顯著回升至7%,帶動貿易順差下滑。
中國9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1,與上月持平;匯豐9月中國制造業PMI終值則小幅下修至50.2,和上月終值持平,初值為50.5。
其他機構對三季度中國GDP的預期: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將三季度GDP增長預期下調至7.3%左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長將有所回落,GDP同比增速將在7.3%左右。
中金公司繼續維持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的預測,且存在下行風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三季度GDP增速將放緩。他指出,房地產投資迅速下滑,新開工項目有限導致投資動力不足,制造業通縮壓力加大,7月以來融資放緩,而去年三季度GDP增速基數較高,預計今年三季度GDP增速或將下探至7.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