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A股進入7年來最“冷”一天,融資盤出逃的恐慌最終由大金融/有色、煤炭、建材等領域擴散至A股各個板塊。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除WIND醫療、教育、互聯網板塊外,其余板塊全線盡墨。這一天,上證指數暴跌260點,收于3116.44點,跌幅高達7.7%。
恐慌性情緒發酵成為大跌的首要原因,根據WIND數據分析,2014年以來,兩融賬戶中個人賬戶從不足140萬戶增至2014年底的逾290萬戶,增幅超過100%。而在“兩融”收緊、委貸禁止入市、央行流動性遲遲不開閘三大利空下,杠桿上的牛市無疑難以承壓。
更受矚目的是,A股的暴跌是否意味著牛市行情終結?WIND通過對歷史上出現的111次大跌后的數據統計發現:其中大跌后次日實現上漲的是69次,概率占62%;而在次月實現上漲的次數為37次,上漲概率僅33%。
暴跌之后,牛市邏輯能否延續?三大監管層敲山震虎意欲何為?本輪牛市行情能否延續正在牽動著每一個投資人的心。
2.0版去杠桿
1月16日,上證指數強勢上漲114點,保險、銀行、地產等權重板塊集體發力。當日,甚至有多位機構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下周打新資金回歸的預期下,上證指數有望重攻3400高點。
但盤后監管層的聯手“釜底抽薪”顯然出乎機構們的預料。1月16日收盤后,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意外”公布兩融嚴罰名單,中信、海通等龍頭券商紛紛中槍;而兩融門檻重回50萬的監管口徑背后,監管層對于杠桿牛市的態度已頗為明確。
這只是去杠桿的一個開始,當晚,銀監會公開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委貸資金不得投向權益類投資,繼兩融資金后,股市又一資金入口被堵。
另一邊,央行放水對沖救市的預期被徹底打消。周六,央行連續七周暫停公開市場的操作。
雖然三大監管層都是根據自己的業務邏輯做出獨立的決定。但市場將三大監管層聯手“去杠桿”捆綁到一起:A股的暴漲并未與實體經濟產生聯動,相反,在大金融板塊主導的“杠桿牛市”巨量漲幅背后,資金由匱乏的實體經濟不斷入市,股市呈現“抽血式”上漲。
從上漲板塊來看,2014年上證金融指數大漲81.97%,上證公用和上證工業指數漲幅也在70%左右,但其他行業指數漲幅均明顯落后于上證綜指,其中上證醫藥指數漲幅僅有6.31%。另一邊,全市場2500多只個股,下半年藍籌股行情啟動以來,跑贏上證綜指的股票僅有600只。
在這種背景下,監管層合力出手目的越發清晰:“瘋?!笔缴蠞q必須抑制,資金要由股市回流實體經濟來。
“無論查兩融也好,委托貸款的新規也好,都是為了穩增長,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當中,卡住‘脫實向虛’的信貸渠道。使得2014年末及2015年初批復的大量項目和貸款都能流入實體經濟。三大監管部門實際上是在相互配合。”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員任澤平指出。
安信非銀板塊則更為直接地點評稱,整體上看,這是監管層對短平快、大干快上的單一融資業務的警告。短期利空券商板塊,調整節奏和幅度要觀察對市場情緒影響。
另一邊,新一輪面向實體經濟的“加杠桿”動作已經展開。1月16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證監會與中國國土資源部協商,上市公司再融資及并購重組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國土部將不再進行事前審查。
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國土部審查環節通常在2個月到3個月之間,由于審核時間較長,會延緩整個方案通過的時間。取消事前審查無疑將加速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再融資、并購重組審核速度,有利房企通過資本市場輸血補給。
此外,伴隨IPO環節的進一步松綁,將增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作用。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中國企業上市程序將不斷簡化,未來將取消企業境內上市盈利要求。
“未來企業在中國境內上市也可以不要盈利,我們也在改革當中。”肖鋼指出。而此前,證監會為便利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已將上市審批的程序由13項簡化為7項,并將作進一步的精簡。
機構撤退大金融
上證指數一瀉千里之后,盡管機構異口同聲保持牛市觀點不變,但在“去杠桿”的大主題下,前期飆漲的大金融板塊似乎將進入緩沖期。
事實上,1月以來金融股的高位滯脹已經讓一些先知先覺的機構頗為不安,“本次股市暴跌前(1月上旬),公司的‘中國式絕對回報’模型顯示,周期股趨勢下行,消費股和科技股趨勢向上?!彼侥蓟鹦鞘顿Y有關人士向記者指出。
在這種情況下,該基金進行大幅調整持倉:大幅減持周期板塊股票,拋掉了金融、地產等前期上漲過快、估值修復結束的股票,只保留化工等景氣度較好的部分周期股票;同時,大幅增加了食品飲料、農業等景氣度趨勢轉好的消費股,軟件、傳媒等景氣度趨勢較好的科技類藍籌股。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經理也向記者透露稱,1月以來,他們已經開始撤離周期股,開始增持前期跌幅較大的信息股和醫藥股,保留部分估值較低的地產股。
而伴隨著兩融壓力的不斷釋放,機構未來調倉的動向或將越發明顯,前期被遺忘已久的高送轉、具有抗跌性質的大消費、醫療和跌幅較深的成長股或將成為未來的熱點。
不過,一些大金融“愛好者”仍然對該板塊念念不忘,“每一次回調都是買入的最佳時期”言論再度塵囂直上,華泰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就宣稱,券商股的短期利空并不影響后續長期走勢,券商股仍有50%的增長空間。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